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
野草自花还自落,落时还有惜花人。
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
野草自花还自落,落时还有惜花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园林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幕天无日地无尘"一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纯净的空间。这里的“幕”,非但是遮挡光线,更象征着远离尘嚣,进入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境界。
接着的"百紫千红占得春",则是对这片园林中花卉繁盛景象的描绘。诗人并未直接点出某种特定的花卉,而是以“百紫千红”概括了一切色彩斑斓、争奇斗艳的植物,以此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致。
第三句"野草自花还自落",则转向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面。诗人通过“野草”这一常见而不起眼的对象,揭示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哲理——自然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不需外力干预。
最后一句"落时还有惜花人",则引入了人的情感。诗中所谓“惜花人”,不仅是对花卉生长、凋零过程中的观察者,更反映出诗人本身对于自然界生命短暂的感慨和珍视之情。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深沉。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功力,更多地是对生活、自然、时间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情感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既美丽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春光难问,烟草忘情,凭将彩管新声。
宫额初消,雕梁紫燕声声。
湘帘半掩影碧,画阑干、几树鹃声。
杏花下,把琼箫低按,试学秦声。
绮陌香车竞艳,听清歌缓缓,是处春声。
小院人闲,飞花悄悄无声。
松风忽来绣户,韵生凉、吹作涛声。
更有那,杨柳外、莺语数声。
寂寥帘幕,恻恻馀寒浅。
又是落花时,风紧处、飘来千片。
登高望远,杨柳最牵愁,低拂水,淡笼烟,只恐离人见。
啼红惨碧,恼乱莺和燕。
日永却如年,乍起也、双眸还倦。
销魂此际,无计网春晖,题锦字,倒芳樽,聊把行旌饯。
觑纤长指爪,未褪嫣痕,女儿花又开遍。
懒理金针,慵抽彩笔,爱傍芳丛频捡。
小摘繁英,细删攒蒂,轻研霞片。
捲袖罗、蘸上春葱,仿佛珊瑚成串。多少深闺兰媛。
惯灯前月下,比评深浅。
认红豆初拈,几误鹦哥偷咽。金盆和露,玉纤流艳。
染了又重染。怪小婢、道是啼痕,一样凝成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