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
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
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
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
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
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
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
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
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
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
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
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
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易顺鼎的作品,以水调歌头为词牌,描绘了他在青溪小住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烟雨中的江山,暗示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六朝残梦何处"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鸥影卧秋深"则寓言了孤独与静谧,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感慨昔日的龙盘虎踞之地,如今只剩下流水和自然景色,"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赞美了青溪湖的永恒之美。词中提到的"凤台"、"鹭洲"和"斜照"等意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时光流转。
"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进一步渲染了岁月的无情,而"江山千古"与"红箫尺八"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叹。最后,诗人以"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收尾,借月光下的画桥,寄寓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如梦如幻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怀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中年真诀至人传,晚岁仍参佛祖禅。
夜雪尚疑中岳顶,朝霞俄赴大罗前。
黄金阙近双龙驻,白玉楼高万象悬。
为问仙都题记者,几家词笔并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