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遇灵阳子谈道赠以诗》
《遇灵阳子谈道赠以诗》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

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

至人不可见,世尘忽相缨。

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

偶逢大吕翁,如有宿世盟。

相从语寥廓,俯仰万念轻。

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

人一阴阳性,本来自长生。

指点虚无间,引我归员明。

一针透顶门,道骨由天成。

我如一逆旅,久欲蹑屩行。

闻师此妙诀,蘧庐复何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yángtándàozèngshī
sòng / wéntiānxiáng

àiquánshíchánggōngqīng

jiéqīngshānxiàzhǐchǐpéngyíng

zhìrénjiànshìchénxiāngyīng

fēngchuīhàojiéjiǎozhēngmíng

ǒuféngwēngyǒu宿shìméng

xiāngcóngliáokuòyǎngwànniànqīng

tiānzhīlǎoyuèjiāojīng

rényīnyángxìngběnláichángshēng

zhǐdiǎnjiānyǐnguīyuánmíng

zhēntòudǐngméndàoyóutiānchéng

jiǔnièjuēxíng

wénshīmiàoliàoqíng

注释
昔:从前。
爱:热爱。
长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拱手高举,表示敬意。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蓬与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至人:道德非常高尚的人。
业风:佛教中指业力形成的风,比喻世间的诱惑或压力。
浩劫:佛教中指世界的大灾难。
大吕翁:吕洞宾等仙人的代称,象征高人。
寥廓:广阔,深远。
万念:所有的思想、念头。
阴阳性: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理论,代表对立统一。
员明:圆满的光明,这里可能指道家的宇宙观。
道骨:道家所说的修炼出的仙人气质。
逆旅:比喻人生的旅途。
屩行:徒步行走,古代的一种谦辞。
妙诀:高明的秘诀,指修行方法。
蘧庐:古代简陋的住所,这里指暂居之所。
翻译
从前我热爱山泉石林,告别了达官贵人。
在青山脚下盖起小屋,仿佛置身仙境近在咫尺。
超凡之人难以寻觅,世俗纷扰突然缠身。
世间功名如同风中落叶,短暂争夺如同蜗牛角斗。
偶然遇见高人吕翁,感觉像是前世有约。
与他畅谈天地之大,世间忧虑都变得轻如鸿毛。
天地不觉岁月流转,日月交替蕴含精华。
人的生命源于阴阳,本就蕴含着永恒。
他在虚无中指点迷津,引领我回归大道光明。
一针直刺心扉,修行之道自然天成。
我如同过客,长久以来渴望踏上修行之路。
听到师传的绝妙法门,暂居的陋室顿失留恋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遇灵阳子谈道赠以诗》。全诗从自然景观出发,通过对泉石、山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开篇“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两句,展现了诗人平日里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向往。这里的“昔我”即“我往日”,指的是作者过去的时光;“长揖”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敬重之意。通过这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他不仅仅是在欣赏自然,更是在与自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接着,“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描述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咫尺”形容距离之近,意味着诗人与大自然之间几乎没有隔阂。这种生存方式让他得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到一片清净和宁静。

“至人不可见,世尘忽相缨。”这里,“至人”指的是达到道德境界的人,这种人不为外物所动,不被世俗之尘所染。诗人感慨于世间纷争与名利之争,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这一句则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业风”指的是世上的各种追求和欲望;“蜗角争浮名”则形容人们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声而相互竞争。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随后,“偶逢大吕翁,如有宿世盟。”这里“大吕翁”可能是指一位道德高尚之人,与诗人的灵魂相通,有着不解之缘。这种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上的遇合与共鸣。

“相从语寥廓,俯仰万念轻。”这一句则是对心灵交流的描述。“寥廓”形容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辽阔;“俯仰”即低头仰望,意味着诗人在与对方交谈时,对宇宙万物有了深刻的领悟。这种交流让诗人的思绪变得轻松自如。

紧接着,“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与时间的感慨。“天地不知老”指的是自然界的永恒和不朽;“日月交其精”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赞叹。诗人借此强调了生命的本质与宇宙的统一。

然后,“人一阴阳性,本来自长生。”这一句探讨了生命哲学。“阴阳性”指的是宇宙间阴阳二气的交织,代表着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本来自长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不朽、回归自然本性的追求。

“指点虚无间,引我归员明。”这里,“指点虚无间”可能是指通过某种超验之法或道德修养,使得精神世界变得清晰可辨;“引我归员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悟。

接下来的“一针透顶门,道骨由天成。”这一句形容了一种高超的修炼境界。“一针透顶门”可能是指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顿悟体验;“道骨由天成”则表达了这种精神状态是与天地自然相融合,非人力所能为。

最后,“我如一逆旅,久欲蹑屩行。”这里,“逆旅”形容一种逆境或困难的旅途;“蹑屩行”则是一种艰难跋涉之状。诗人的这番自况,表达了他对于人生道路上的不易与挑战,以及对突破这些困境、继续前行的坚定决心。

全诗末尾,“闻师此妙诀,蘧庐复何情。”这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所遇之人的教导和启发表示感激。“闻师”指的是听从老师或智者的指导;“此妙诀”即是他们传授的深奥道理;“蘧庐复何情”表达了诗人在获悉这些真理后,对于尘世间的情感与牵绊变得淡漠,不再有所挂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命哲学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超脱、道德修养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秋日对花作·其二

最是稏兰发箭长,一茎二十四花香。

争高穿出青青叶,贵种天教产五羊。

(0)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四十一

株株榄树分公姥,双植山头号木威。

公解生花姥结子,君看榄树好思归。

(0)

哭华姜一百首·其七十七

稚女无人抱惠芳,秋来多病不扶床。

可怜水火无能免,靧面桃花忆何娘。

(0)

哭华姜一百首·其十八

尽将钗珥遗娇女,空有图书殉少君。

小像唾绒卿自绣,朝朝哭把水沉薰。

(0)

西园·其二

茨菰冬种夏芙蕖,茭白菱红卖有馀。

玉溆金塘连十里,鱼花多放当园蔬。

(0)

后高凉曲·其三

北向金陵哭旧君,天生忠义在斯文。

一师六弟祠宫在,正气苍茫接白云。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