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云林岁月馀,东风不到野人居。
春来山畔愁花鸟,老去人间笑栎樗。
无病不须供药饵,有园尽可种团蔬。
商山谷口千年事,沦隐无劳羡史书。
高卧云林岁月馀,东风不到野人居。
春来山畔愁花鸟,老去人间笑栎樗。
无病不须供药饵,有园尽可种团蔬。
商山谷口千年事,沦隐无劳羡史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云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高卧云林”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接着,“东风不到野人居”,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外界的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春来山畔愁花鸟,老去人间笑栎樗。”这两句通过对比春日山间的花鸟之愁与老去后的淡然处世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花鸟的愁绪反衬出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笑栎樗”则体现了对世俗价值的不屑一顾,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无病不须供药饵,有园尽可种团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健康与生活的简单追求,认为真正的健康无需依赖药物,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商山谷口千年事,沦隐无劳羡史书。”诗人将自己隐居的生活与历史上的隐士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历史中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认同,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虽平凡却充满深意,无需羡慕历史记载中的辉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健康、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表达。
今夜如何睡。倚熏笼、香浓宝鸭,灯明金穗。
瘦影偎人清似此,相对自怜明媚。
怎禁得、频年况瘁。
触绪关心心易感,任罗衫、揾透双红泪。
愁如许,几曾醉。茫茫甚处埋忧地。
悄黄昏、半阶月色,满庭霜意。
料峭春风帘怕捲,领略无聊滋味。
蓦听得、漏声三次。
半臂棉轻钗玉冷,静沉沉、四下重门闭。
悲欢事,忍频记。
真个家居好,纤儿自不关。
遍寻遗父老,一指旧江山。
野寺无僧住,空城有鸟还。
潮回应寂寞,胡骑下孱颜。
玄枵日雨雪,羲御如潜匿。
庭树凄以摧,朔风吹不息。
晨起拥孤衾,咄嗟已昏黑。
蓬径绝来踪,咏歌写胸臆。
缅想丈人徒,辛勤甘自力。
贫老荣启期,拾穗意亦得。
嗟余独何人,无事坐安食。
时与同心朋,一杯论稼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