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无情、晓风一霎,碧烟遮断城树。
篷窗半拓斜眠好,恨影浪花吹聚。秋几许。
堕一枕凉云,梦湿芙蓉露。醒来又误。
道呜咽琼筝,还歌子夜,瘦燕舵楼语。怜侬否。
谁赠洞庭芳杜。江潭憔悴徐庾。
媚波楼上初三月,剩有鸳鸯飞度。眉尚妩。
料后夜凄凉,读到罗襟句。依依柔橹。
算四岸遥山,一湖冷照,依旧送人去。
恼无情、晓风一霎,碧烟遮断城树。
篷窗半拓斜眠好,恨影浪花吹聚。秋几许。
堕一枕凉云,梦湿芙蓉露。醒来又误。
道呜咽琼筝,还歌子夜,瘦燕舵楼语。怜侬否。
谁赠洞庭芳杜。江潭憔悴徐庾。
媚波楼上初三月,剩有鸳鸯飞度。眉尚妩。
料后夜凄凉,读到罗襟句。依依柔橹。
算四岸遥山,一湖冷照,依旧送人去。
这首《摸鱼儿·盘门晓发舟中忆媚波楼叠前韵》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清晨在舟中回忆往昔情景的细腻情感。
开篇“恼无情、晓风一霎”,以“晓风”之“一霎”引发情绪波动,暗示短暂而强烈的感受。接着“碧烟遮断城树”,以烟雾缭绕的景象衬托出一种朦胧、忧郁的氛围。篷窗半开,斜卧其中,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
“恨影浪花吹聚”一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通过浪花的聚散,映射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下来“秋几许。堕一枕凉云,梦湿芙蓉露”,以季节变换和梦境的湿露,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醒来又误。道呜咽琼筝,还歌子夜,瘦燕舵楼语”,通过梦境中的声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错乱与失落感。诗人仿佛在寻找过去的痕迹,却只能听到远处的呜咽与歌声,以及瘦弱的燕子在舵楼上的低语。
“怜侬否。谁赠洞庭芳杜。江潭憔悴徐庾”,这一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哀愁。洞庭芳杜,可能象征着某种珍贵的记忆或情感,而江潭的憔悴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哀伤。
“媚波楼上初三月,剩有鸳鸯飞度”,月色下的媚波楼,鸳鸯的飞翔,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眉尚妩。料后夜凄凉,读到罗襟句”,诗人想象着未来的夜晚,可能会更加凄凉,但仍然会读到那些触动心灵的话语,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期待。
最后,“依依柔橹。算四岸遥山,一湖冷照,依旧送人去”,以柔和的船桨声、遥远的山峦、寒冷的湖光,以及送别的情景,收束全词,既表达了对过往的留恋,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平静接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商于留异绩,河洛贺新迁。
朝选吾公守,时推杜尹贤。
如纶披凤诏,出匣淬龙泉。
风雨交中土,簪裾敞别筵。
清明人比玉,照灼府如莲。
伫报司州政,徵黄似颖川。
高台高高画角雄,五更初发寒城中。
寒城北临大河水,淇门贼烽隔岸是。
长风送过黎阳川,我军气雄贼心死。
羁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
乍似陇头戍,寒泉幽咽流不住。
又如巴江头,啼猿带雨断续愁。
忽忆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对月。
一声老将起,三奏行人发。
冀马为之嘶,朔云为之结。
二十年来天下兵,到处不曾无此声。
洛阳陌,长安路。
角声朝朝兼暮暮,平居闻之尚难度。
何况天山征戍儿,云中下营雪里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