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种植地瓜多,野菜青青暮色过。
地在城西三里外,茅庐聚首乐行窝。
园中种植地瓜多,野菜青青暮色过。
地在城西三里外,茅庐聚首乐行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时分游览西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园中种植地瓜多”,开篇即点明地点,以地瓜的丰收景象作为背景,暗示了土地的肥沃和农事的繁忙。地瓜作为农作物之一,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丰饶与富足。
次句“野菜青青暮色过”,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色。野菜在黄昏时分依然生机勃勃,青翠欲滴,暮色的降临并未使它们失去生命力,反而增添了一种静谧之美。这句诗通过对比暮色与野菜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自然永恒的意境。
第三句“地在城西三里外”,进一步明确了地点的位置,与首句的地瓜园相呼应,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远离喧嚣都市、回归自然的画面。三里之外的距离,既保持了与城市的联系,又确保了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独立。
最后一句“茅庐聚首乐行窝”,将视角转向居住在这一片田园之中的居民。茅庐是简朴的住所,但在这里却是人们欢聚一乐的场所。这不仅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乐行窝中的“乐”字,不仅指物质上的满足,更包含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鸣。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将归谁尤,耗斁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
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
氤氲才上彻,云色暗窗户。
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
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
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
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
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驭。
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
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
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
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
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
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宋·李薰】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天将归谁尤,耗斁此下土。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氤氲才上彻,云色暗窗户。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驭。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https://shici.929r.com/shici/wg9i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