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投座主张子猷给事》
《投座主张子猷给事》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古风

东风入雕槛,百卉无不花。

一经造化手,各若矜春华。

主人最好事,护养从萌芽。

浇灌与封植,恩光无等差。

其间一本尤所喜,欲售千金贵无比。

君不见洛阳好事丞相家,曾剪姚黄贡天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óuzuòzhǔzhāngyóugěishì
sòng / wángzhīwàng

dōngfēngdiāokǎnbǎihuìhuā

jīngzàohuàshǒuruòjīnchūnhuá

zhǔrénzuìhǎoshìyǎngcóngméng

jiāoguànfēngzhíēnguāngděngchà

jiānběnyóusuǒshòuqiānjīnguì

jūnjiànluòyánghǎoshìchéngxiāngjiācéngjiǎnyáohuánggòngtiān

翻译
东风吹拂进雕饰的栏杆,百花竞相开放。
一旦大自然的手触碰,它们各自炫耀着春天的繁华。
主人最懂得欣赏,从幼苗就开始呵护培养。
无论是灌溉还是栽种,都给予同样的恩惠和关怀。
其中有一株特别喜爱,价值千金,珍贵无比。
你可曾听说洛阳那位爱花的丞相,他曾剪下姚黄献给天子。
注释
东风:春风。
雕槛:雕饰的栏杆。
无不:没有不。
造化:大自然。
矜:夸耀。
主人:主人。
最好事:非常爱好园艺。
护养:照顾。
萌芽:幼苗。
浇灌:浇水。
封植:栽种。
恩光:恩惠和光辉。
等差:差别。
一本:一株。
尤所喜:特别喜爱。
售:出售。
千金:极高的价格。
洛阳:古代都城。
好事丞相家:爱好园艺的丞相府。
姚黄:名贵的牡丹品种。
贡:进献。
天子:皇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园林景象。东风吹拂,万物复苏,每一种花卉都竞相开放,显示出大自然的造化之手无所不在,各自以最美好的姿态展现春天的繁华。这段景致描写充满了生动感和喜悦之情。

诗中还透露出主人对于这些植物的爱护与栽培,不仅浇灌和修剪,还有精心的封植,体现出主人对自然恩泽无偏无私。其中特别提到一本尤为所喜,这可能是指某种珍贵或特殊的植物,其价值非同小可,甚至愿意以千金求购,但这种植物实属罕见。

最后两句引用历史典故,提到洛阳丞相家的好事,即曾有人从姚黄(一种名贵的花卉)中剪取最美的部分进贡给天子。这不仅是对权力中心的颂扬,也是对主人园林之美的一种赞誉,暗示这位主人的品味和地位都非凡俗可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主人园艺技艺与品味的赞美,展现了一个富贵之家在春天的欢愉生活。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咏画眉鸟以双眉白得名

羽衣摇曳百花旁,自写春山作淡妆。

尽洗铅华随虢国,懒持螺黛向张郎。

应怜点额梅花小,颇妒横波柳叶长。

自是啼春情太苦,双蛾先带九秋霜。

(0)

灵谷寺看梅五首·其四

白苧新披若不胜,素娥环佩自盈盈。

妆开半面寒仍敛,笑入微风态更轻。

翠羽有心窥艳蕊,青苔何意待飞英。

还嫌生不临流水,为照冰姿入镜明。

(0)

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其二桃叶渡

渡头风急打回潮,桃叶青青不可招。

远水正怜牛与女,轻舟何用鹊为桥。

烟波往事成今古,云雨当年自暮朝。

最是多情欢会地,离怀回首冷萧萧。

(0)

石枕绳床午梦闲,簿书迎送不相关。

簟纹净滑摇湘水,炉气氤氲起博山。

六载劳薪翻自哂,百年倦鸟亦知还。

夷犹孤棹便疏懒,岂合追随玉笋班。

(0)

题陈母贞烈卷

岁晏孤芳凛自持,柏舟堪俪古人诗。

镜分鸾影彤帏冷,心苦熊丸白发知。

草满青陵飞蛱蝶,水摇班竹映琼枝。

怀清不羡秦王筑,直揭吴山作道碑。

(0)

人有饷余潇湘八景画册者退食之暇逐景分题空同子先有此作余其为妇乎加七言以别之·其二山寺晚钟

绝顶高僧未易逢,禅床长被白云封。

残钟已罢寥天远,锡杖时过紫盖峰。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