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草平如剪,江云湿不飞。
馀霞飘绮席,新浪溅苔矶。
古寺萝垂壁,渔家水浸扉。
眼前多少景,惆怅客将归。
渚草平如剪,江云湿不飞。
馀霞飘绮席,新浪溅苔矶。
古寺萝垂壁,渔家水浸扉。
眼前多少景,惆怅客将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江边景色。诗人站在浮碧楼上,俯瞰着江面与远处的山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渚草平如剪”,以“剪”字形象地描绘了江边草地的平整,仿佛被精心修剪过一般,展现出一种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接着,“江云湿不飞”一句,通过“湿不飞”的云彩,暗示了江面上的湿润与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馀霞飘绮席,新浪溅苔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绮丽的席上,以及新潮溅起苔矶的情景,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和生命的活力。
“古寺萝垂壁,渔家水浸扉”则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古寺与江边的渔家,藤蔓垂挂于寺壁之上,渔家的门扉被江水浸润,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场景以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气息。
最后,“眼前多少景,惆怅客将归”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即将离去的不舍与淡淡的忧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触及了人的情感世界,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郁的江边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离别之情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使君手写玉局像,官閤高张神采王。
生日如逢景祐年,酒脯香花列供养。
传观长句疑有神,争道阳阿得高唱。
一时宾御富文采,各骋清词运心匠。
是时入腊风日晴,长筵列坐开重屏。
百罚深杯不知夜,藤梢月出光珑玲。
因思七百年前当此夕,月宿牵牛河汉直。
纱縠行中一堕地,万古峨眉不改色。
斯文浩气长留天地间,人世何曾异今昔。
使君生出苏门后,风义平生托师友。
画赠生朝刘景文,诗成佐饮晁无咎。
昔到平山忆醉翁,即今诗老播清风。
他年此会传佳话,更与黄楼赤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