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扶桑第几山,偶然踪迹落人间。
萝衣拂露辞秋壑,藤杖扶霜度晓关。
滇海飞来孤月小,点苍留得半云閒。
殷勤为报圆通客,鹤背清风好共还。
旧住扶桑第几山,偶然踪迹落人间。
萝衣拂露辞秋壑,藤杖扶霜度晓关。
滇海飞来孤月小,点苍留得半云閒。
殷勤为报圆通客,鹤背清风好共还。
这首明代诗人楼琏的《送镜中照上人兼柬斗南和尚》描绘了一幅深山隐逸的画面。首句“旧住扶桑第几山”暗示了照上人曾居于遥远的东方之地,如今却在人间留下踪迹,流露出一种出世入世间的微妙感慨。次句“偶然踪迹落人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意外的际遇。
“萝衣拂露辞秋壑,藤杖扶霜度晓关”通过写照上人穿着藤蔓制成的衣物,踏着霜露过山关,形象地刻画了他清贫而坚韧的修行生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接下来,“滇海飞来孤月小,点苍留得半云閒”描绘了月光洒在滇海之上,点苍山留有半片闲云的宁静景象,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
最后两句“殷勤为报圆通客,鹤背清风好共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希望他能在清风鹤背上返回那宁静的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寓意着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月云等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讼庭鞠茂草,圜扉生网虫。
政成胡不乐,酒肴可从容。
人云倡优拙,公在宴寝中。
翰墨以自娱,落纸惊游龙。
壁间三大字,笔画元自工。
焚香日清坐,未觉尘事蒙。
窗虚度清光,帘疏捲秋风。
隐几众山碧,题诗秋叶红。
脩篁发清籁,为公奏笙镛。
坐客怃然笑,此兴谁能同。
但闻太守乐,焉知清静功。
春江涨黄流,渐没滩上石。
是时三日霖,垄麦半腐黑。
四顾云气昏,江树生远色。
苍茫何所辨,目尽千顷白。
汗漫若无际,空濛如有觌。
萧萧雨中帆,正此远行役。
冯夷喜我至,归路风愈力。
中流浪为开,荡漾放舟入。
恍疑潇湘游,白蘋了无迹。
故人楼中望,天际应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