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涨黄流,渐没滩上石。
是时三日霖,垄麦半腐黑。
四顾云气昏,江树生远色。
苍茫何所辨,目尽千顷白。
汗漫若无际,空濛如有觌。
萧萧雨中帆,正此远行役。
冯夷喜我至,归路风愈力。
中流浪为开,荡漾放舟入。
恍疑潇湘游,白蘋了无迹。
故人楼中望,天际应可识。
春江涨黄流,渐没滩上石。
是时三日霖,垄麦半腐黑。
四顾云气昏,江树生远色。
苍茫何所辨,目尽千顷白。
汗漫若无际,空濛如有觌。
萧萧雨中帆,正此远行役。
冯夷喜我至,归路风愈力。
中流浪为开,荡漾放舟入。
恍疑潇湘游,白蘋了无迹。
故人楼中望,天际应可识。
这首宋代诗人晁公溯的《合江县舟中作》描绘了春天江水上涨,淹没岸边石头的情景。连续三天的大雨使得田间的麦子大多变黑腐烂,四周云雾弥漫,远处的树木在雨中显得朦胧。诗人身处茫茫江面,视野开阔但辨不清具体景物,只有无边的白色浪花和雨中的孤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象自己如同水神冯夷欢迎的旅者,顺风而行,江水为他开辟道路,舟行其中仿佛置身于潇湘之地,白蘋花踪迹难觅。最后,诗人想象远方的朋友在楼中眺望,或许能从天际辨认出他的行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舟行江上的孤独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