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少柔肠念藁砧,却无细语泥情深。
少年我愧飞扬性,良佐君多劝勉心。
肯对牛衣同掩泣,教藏龙剑待知音。
闺中琴瑟兼师友,长使黔娄泪满襟。
岂少柔肠念藁砧,却无细语泥情深。
少年我愧飞扬性,良佐君多劝勉心。
肯对牛衣同掩泣,教藏龙剑待知音。
闺中琴瑟兼师友,长使黔娄泪满襟。
这首诗《悼亡五首(其三)》由清代诗人缪徵甲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悼念亡妻的深切情感与复杂心理。
首联“岂少柔肠念藁砧,却无细语泥情深”,以反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虽然心中充满柔情,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那份深厚的情感。这里,“藁砧”借指妻子,古代将砧板称为藁砧,常用来比喻妻子或丈夫,此处暗含了对亡妻的深情怀念。
颔联“少年我愧飞扬性,良佐君多劝勉心”,诗人回顾自己的年轻岁月,自省自己可能过于放纵不羁,而妻子则总是以善意的劝勉来引导他,体现了夫妻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关系。这里,“飞扬性”形容诗人年轻时的自由不羁,与妻子的温柔劝勉形成对比,凸显了妻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影响力。
颈联“肯对牛衣同掩泣,教藏龙剑待知音”,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肯对牛衣同掩泣”出自《汉书·王章传》,描述的是王章与妻子共患难的情景;后句“教藏龙剑待知音”则是引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的故事,比喻妻子希望丈夫能等待遇到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知己,才能施展才华。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未来的期待与担忧。
尾联“闺中琴瑟兼师友,长使黔娄泪满襟”,进一步深化了夫妻关系的比喻,将妻子比作琴瑟,既是伴侣也是良师益友,暗示了妻子在生活中的多重角色与重要性。黔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此处用以形容妻子的贤德与丈夫内心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因失去妻子而感到的无尽悲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复杂情感,以及对两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追忆与感慨。
山中幽人爱幽独,远搆茅庐傍崖石。
云边静掩半窗閒,帘外长凝数峰碧。
佳致应知胜辋川,石桥花竹漫相连。
閒心久已狎鱼鸟,落日更听鸣风泉。
别后君还几回首,茂陵仙客深知久。
兴来笔下自纵横,却扫云山系君肘。
予亦常留栖遁怀,见此令人心孔开。
何当拂袖同归去,与汝日醉眠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