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名何寂寞,一片心未瞑目。
幸得之是亦足,岁寒人挑蕡烛。
万岁名何寂寞,一片心未瞑目。
幸得之是亦足,岁寒人挑蕡烛。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在梅园中,诗人独自挑灯阅读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万岁名何寂寞”一句,似乎在感叹历史人物虽有名誉,却已离世,留下的是无尽的寂寞与怀念。接着,“一片心未瞑目”表达了对逝去先贤的深切追思,即使心已安息,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让人难以忘怀。
“幸得之是亦足”,则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满足与快乐。这句诗或许暗示了诗人对于当前所拥有的书籍、知识以及与古人对话的机会感到庆幸和满足。
“岁寒人挑蕡烛”描绘了一幅冬夜读书的画面,岁末的寒冷并未阻挡诗人求知的热情,反而在烛光下更加专注地阅读。这里的“蕡烛”可能是指较为粗大的蜡烛,用来强调夜晚阅读的场景,同时也象征着知识的光芒穿透了寒冷与黑暗,照亮了心灵的角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知识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深刻情感。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的阅读体验,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