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夏日》
《山中夏日》全文
唐 / 孟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

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

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

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

(0)
注释
深山:指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山地区。
岚光:山中的雾气或光影,显得清新自然。
夏木荫溪路:夏天树木繁茂,为溪边道路提供阴凉。
衣葛: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轻薄透气。
翻译
深山之中最适合避暑,门户边照耀着山岚的光芒。
夏日树木遮蔽了溪边小路,白天的云雾缭绕,仿佛石头床都被隐藏起来。
心中清澈如道,身处宁静,穿着轻薄的葛布衣服,感受泉水带来的清凉。
在繁华的尘世中,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份悠然自得的乐趣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避暑的幽静画面。"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勾勒出山中清凉与外界炎热的鲜明对比,点出了主人公选择深山以避暑的理由。"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写景生动,展示了夏日树木浓荫下的小溪幽径和白云如被覆盖着的古老岩石,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元素。

接下来的"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则是对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相得益彰的一种写法。"心源"指的是人的内心之源,而"澄道"则意味着心灵的清净无为。"衣葛"可能是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蘸泉凉"则形象地表达了山中泉水带来的清凉。

最后两句"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红尘)的超脱态度,以及他对于这种山中生活的深刻喜爱和向往。这里的"算得"表达了一种思考和比较,而"谁知此兴长"则透露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仿佛在这寂静的山谷之中,时间变得漫长而又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山避暑时的清净与自得。

作者介绍

孟贯
朝代:唐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说。幸硬骨头朕,若他人则必不免。”遂不终卷。赐进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终。贯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猜你喜欢

平山堂寄欧阳公

废苑繁华未可寻,孤城西北路嵚崟。

檐边月过峰峦顶,柱下云回草树阴。

宾客日随千骑乐,管弦风入万家深。

知公白玉堂中梦,未负当时壮观心。

(0)

剑水落霞晴熨绿,衍峰新月夜梳鬟。

(0)

鹊桥仙.寿宗女

银潢流派,嫦娥出世。正是麦秋天气。

荧煌一点寿星明,又恰向、今宵呈瑞。

佳儿龙跳,荣封迩止。试问遐龄知几。

从今旋数一千年,待足了、依前数起。

(0)

生查子·其三

莺声恰恰娇,草色纤纤嫩。

诗鬓已惊霜,镜叶慵拈杏。

因何积恨山,著底攻愁阵。

春事到荼蘼,还是无音信。

(0)

追和元微之春馀遣兴示王觉民

物态有荣悴,时令互消长。

堕身名利场,鱼鸟在罗网。

岂无金屈卮,听此石方响。

残花日晴阴,落絮风下上。

春事虽已阑,馀芳尚堪赏。

我有临溪亭,疏棂为君敞。

青青小荷钱,雅与水相养。

狂吟醉题壁,纵步懒扶杖。

仰止李谪仙,笔端走群象。

九原不可作,夜梦见精爽。

栖栖亦固矣,君子坦荡荡。

相期醉酴醾,偕来众无鞅。

(0)

为兴国周少隐题

紫翠森攒面面山,个中佳致为君还。

凭阑人在风尘表,落纸诗成咳唾间。

良夜幸陪红袖醉,清时聊伴白鸥閒。

笼纱归去高城晚,凝翠堂东月满湾。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