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睹木平和尚》
《睹木平和尚》全文
唐 / 文益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

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píngshàng
táng / wén

píngshānrénmàoniánshǎo
xiāngkàntónglùnxīnqiūyuèjiǎo

怀huái线xiànfēicánzhùshēngyǒuniǎo
chéngquējīnláiōucéngxiǎo

注释
木平山:指一个地名,代表隐居的山林。
貌古:面容显得古老、质朴。
年复少:年纪似乎总是保持年轻。
相看:相互注视,这里指相遇。
陌路同:如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陌生人,比喻偶然的相遇。
论心:交流内心的想法。
秋月皎:形容心地像秋天的明月一样清澈明亮。
怀衲:指僧人的衣袍,这里特指简朴的僧衣。
线非蚕:指衣服的材料不是蚕丝,可能是麻或其他自然材料,象征简朴生活。
助歌:伴唱,指自然界的鸟鸣与人的歌声相和。
城阙:代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今日来:今天我来到了这里。
一讴:一次歌唱,比喻以诗文表达自己的心声。
曾已晓:早已让别人明白或理解了我的心意。
翻译
在木平山中居住的人,面容古朴却年岁不老。
路上偶遇似曾相识,心灵交流如明净秋月。
身穿的僧衣非丝绸所制,歌唱时有鸟儿应和。
虽初入京城,但我的歌声早已传达心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木平的和尚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开篇“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平和尚虽然外表看似古朴,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青春之气。这不仅是对他肉体与精神状态的写照,也隐含着诗人对他的敬仰。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木平和尚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在陌生的道路上,他们彼此凝视,通过秋夜皎洁的明月来探讨内心世界,这是对友情和心灵沟通的美好描绘。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两句,用了比喻手法。木平和尚不像普通人那样依赖物质(如蚕丝),而是通过内心的歌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歌唱还能吸引到自然界中的鸟儿为之和鸣,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两句,诗人提到了自己今天来到了木平所在的城阙,并且早就已经理解了木平的高尚情操。这不仅是对木平精神世界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修养和感悟的一种映照。

整首诗通过对木平和尚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赏。

作者介绍
文益

文益
朝代:唐   号:无相   籍贯:浙江余杭   生辰:885年~958年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柳梢青.游关岭

浮岚积翠,枫林坐晚,停车还爱。

桑柘村间、桃花源里,问今何世?

嫩红一树樱花,亦稍慰,客中风味。

如痴似笑,饭后酒馀,任人调戏。

(0)

浣溪纱.题牡丹亭还魂记

一点痴情不自持。三年地下费相思。

牡丹亭畔是佳期。

旧梦依稀肠欲断,夕阳明灭泪如丝。

汉家可有返魂诗。

(0)

鹧鸪天·其三荷花

十里香风卷梦长。碧波清影枕诗囊。

蜻蜓水点芳心醉,鹦鹉言多隔浦狂。

调绿绮,引红妆。亭亭独立小池塘。

几生负了鸳鸯债,花管云笺为底忙。

(0)

大有.秋收

秋水龙鳞,晚风牛背,散新晴、郊外芳昼。

几多时、春原嫩绿如绣。

如今活计汗珠里,说经年、一家南亩。

幸靠得天恩,酸心剩此升斗。青黄断,挨饿久。

度日更无糠,白泥哄口。还刮龟毛,半死命根谁救。

莫更笑,乡中叟。军歌响、如何将就。

趁今日、郑侠图中,斟杯浊酒。

(0)

雪梅香·其一

岁将暮,云帆风卷正凄凉。

见梅花呈瑞,素英澹薄含芳。

千片逞姿向江国,一枝无力倚邻墙。

凝眸望,昨夜前村,雅态难忘。

争妍斗鲜洁,皓彩寒辉,冷艳溥香。

姑射真人,更兼粉傅容光。

梁苑奇才动佳句,汉宫娇态学严妆。

无憀恨,独对光辉,别岸垂杨。

(0)

卜算子

君去有归期,千里须回首。

休道三年绿叶阴,五载花依旧。

莫怨好音迟,两下坚心守。

三只骰儿十九窝,没里须教有。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