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史颂卿压病身,年高拜立两愁人。
龙钟忽被还山诏,腰脚于今得欠伸。
柱史颂卿压病身,年高拜立两愁人。
龙钟忽被还山诏,腰脚于今得欠伸。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高龄时期,身体多病,行动不便的境况。开篇“柱史颂卿压病身”一句,以“柱史”比喻年迈,“颂卿”则是对自己年老体弱的感慨之词,表明诗人因病痛而承受着身体上的压力。“年高拜立两愁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年岁增长,连站立都需他人扶持,可见其身心之重。
“龙钟忽被还山诏”一句,“龙钟”代指皇帝的命令,“还山诏”则是指古代有功之臣可获准退隐田园的诏令,这里暗示诗人渴望能够像古时功臣一样,得到朝廷的恩赐,允许他退隐山林。然而,此时的诗人却因年迈多病,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腰脚于今得欠伸”则是对身体状况的具体描写,“腰脚”指的是腰部和腿脚,这里的“欠伸”意味着由于长时间的不适,连基本的伸展动作都不能顺利完成,表现出诗人对健康失去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身体衰败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健康失去的深切感慨,以及对退隐生活的渴望和不易实现的悲凉。
底事欲名憨,百城卧老蟫。
愚公溪正北,痴叔舍偏南。
罔象珠悬幕,无怀藉满函。
花头羞艳艳,燕口怯喃喃。
庭匝空心树,窗凝太古岚。
侍儿修浑沌,稚子学沉酣。
杜口非无舌,忘情似不男。
巳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
乞巧楼全卸,醉乡路可探。
知亡如守墨,想尽类修昙。
兀兀迦陵鷇,茫茫瓮茧蚕。
无弦琴亦弄,不语谜须参。
一枕庄周化,多方惠子惭。
盲方医后见,黑味饱时甘。
坐挈云将去,神行不用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