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千里访瞿昙,踪迹深潜古石潭。
天下岂容知己二,百年真上洞山三。
云埋龟岭平如障,水落龙宫湛似蓝。
爱得芝佛好眉宇,六时僧众礼和南。
孤舟千里访瞿昙,踪迹深潜古石潭。
天下岂容知己二,百年真上洞山三。
云埋龟岭平如障,水落龙宫湛似蓝。
爱得芝佛好眉宇,六时僧众礼和南。
这首《龙潭》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龙潭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禅意。
首句“孤舟千里访瞿昙”,以“孤舟”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叶扁舟在千里水面上孤独前行的情景,暗示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踪迹深潜古石潭”,将视线转向深邃的石潭,暗喻诗人深入探索内心世界与古老智慧的决心。
“天下岂容知己二”,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紧接着,“百年真上洞山三”,则以“洞山”象征高远的精神境界,强调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与追求。
“云埋龟岭平如障,水落龙宫湛似蓝”,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观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云雾缭绕的龟岭仿佛成为一道屏障,而随着水位下降,龙宫的景象清晰可见,如同深蓝色的宝石一般,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秘之美。
最后,“爱得芝佛好眉宇,六时僧众礼和南”,诗人表达了对龙潭中僧侣们修行生活的喜爱与敬仰。其中,“芝佛”可能是指僧侣修行的场所或象征,而“好眉宇”则形容僧侣们的气质与精神面貌。六时僧众礼和南,则体现了佛教仪式中的庄严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龙潭》不仅描绘了龙潭的自然景观与禅宗文化,更蕴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友情、人生哲理以及佛法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