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将完春雨来,庭前莲花带沁开。
驱蜗尽上至高树,使我不敢行青苔。
江海已满酌瓶钵,垣墙欲倒惊霆雷。
贫民无食事矰缴,绿木求鱼有后灾。
六月将完春雨来,庭前莲花带沁开。
驱蜗尽上至高树,使我不敢行青苔。
江海已满酌瓶钵,垣墙欲倒惊霆雷。
贫民无食事矰缴,绿木求鱼有后灾。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时节,春雨连绵不绝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苦。首句“六月将完春雨来”点明时令与天气特征,预示着雨水即将结束春天的余韵。接着,“庭前莲花带沁开”,描绘出雨后莲花绽放的景象,虽有生机,却也透露出雨水带来的湿润与凉意。
“驱蜗尽上至高树,使我不敢行青苔”两句,通过小蜗牛和青苔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充沛,以及它对地面植被的滋润。然而,雨水过多也带来了不便,如“不敢行青苔”所言,湿滑的地面让人难以行走。
“江海已满酌瓶钵,垣墙欲倒惊霆雷”则进一步渲染了雨水之多,不仅江海满溢,连瓶钵都需用来盛水,甚至墙体在雷声中都显得岌岌可危。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雨水可能带来的破坏力。
最后,“贫民无食事矰缴,绿木求鱼有后灾”揭示了雨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雨水丰沛导致食物短缺,贫民不得不采取捕猎的方式获取食物,但这也预示着未来的灾难,因为过度捕捞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带来的自然景观之美与生活之苦,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