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手封函出紫宸,百灵效职共纷纭。
尚书夜待三更漏,使者朝持五色云。
宣室鬼神徒有问,茂林封禅谩能文。
陈情此日趋灵鹫,万岁千秋报圣君。
御手封函出紫宸,百灵效职共纷纭。
尚书夜待三更漏,使者朝持五色云。
宣室鬼神徒有问,茂林封禅谩能文。
陈情此日趋灵鹫,万岁千秋报圣君。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正月十三日清晨,宫廷内的一场庄严仪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亲自参与的宗教活动,以及朝廷官员在这一神圣时刻的职责与情感。
首句“御手封函出紫宸”,生动地描绘了皇帝手持装有重要诏书的信函,从皇宫深处走出的画面,透露出仪式的庄重与皇帝的权威。接着,“百灵效职共纷纭”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各种神灵比拟为在场执行职务的官员,形象地表现了仪式的宏大与参与者的众多。
“尚书夜待三更漏,使者朝持五色云”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仪式准备的周密与细致。尚书在深夜等待,而使者则在清晨手持象征吉祥的“五色云”,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仪式的隆重,也暗示了皇帝对仪式的高度重视。
“宣室鬼神徒有问,茂林封禅谩能文”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鬼神询问与封禅文章的虚无感,强调了仪式的实际意义和皇帝的至高地位。
最后,“陈情此日趋灵鹫,万岁千秋报圣君”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对仪式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宗教活动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太微神仙人,佳思逐云上。
挥洒乾坤珍,飘飖出尘鞅。
游宦建章宫,才名藉方仰。
萋斐反南山,闭门却交往。
我东游华峰,每过时临访。
麾麈话羲皇,拂剑悲魍魉。
或诣少微原,歌啸历苍莽。
倚坐看云生,策杖听泉响。
遐烛远不隔,幽抱近弥想。
以兹酬宿心,晨夕共欢赏。
别来忽五月,予衰殊非曩。
百忧结我肠,许过约恒爽。
梦寐时见之,太息诮欺罔。
新霁起微凉,何不谢纷攘。
我本支谩人,啸歌浒西曲。
心喜谈道术,性憎傍尘俗。
二君英俊才,世事岂拘束。
同游终南山,文采夺人目。
数日返墟里,此意常在腹。
因念苏与黄,声臭一何属。
我有辋川吟,鄙近不可读。
请君勉和之,永为此行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