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坐看凉雨,山林有正声。
冥濛元广大,点滴半虚明。
云叶才群起,风枝又一倾。
信知尘易遣,徒乱雅难平。
默坐看凉雨,山林有正声。
冥濛元广大,点滴半虚明。
云叶才群起,风枝又一倾。
信知尘易遣,徒乱雅难平。
这首诗描绘了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独自坐着观赏凉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中雨声的和谐与自然界的广阔无垠。诗人以“正声”形容雨落山林的声音,赋予了自然现象以道德和美学的内涵,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默坐看凉雨,山林有正声”,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行为和所见之景,通过“默坐”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深思的氛围,而“凉雨”与“正声”的对比,不仅描绘了雨落山林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颔联“冥濛元广大,点滴半虚明”,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这里,“冥濛”形容雨雾弥漫的状态,而“广大”则强调了自然界的辽阔与深远。“半虚明”则巧妙地描绘了雨滴落下时,光线在雨幕中的微妙变化,既表现了雨景的朦胧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完全把握的特性。
颈联“云叶才群起,风枝又一倾”,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云层的聚集与散去,风的吹拂与树枝的摇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尾联“信知尘易遣,徒乱雅难平”,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超脱与对高雅情操的追求。通过“信知”二字,诗人肯定了尘世烦恼的暂时性,而“徒乱雅难平”则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坚守与追求,即使外界纷扰不断,内心仍能保持一份宁静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凉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宋诗的美学特征。
玉梅未落,早东风作弄,浴茧时节。
衣卸湖棉犹道暖,直似残春无别。
柳眼全舒,蕉心欲展,芳草连天末。
阑干凝望,玉兰开遍如雪。
犹记昔日东墙,海棠娇倚,半被轻寒勒。
最是黄昏疏雨过,掩映晶帘明月。
摘粉香清,煎酥色腻,庭下曾攀折。
绿窗人远,此情还共谁说。
忆昨泊舟地,城犹名万安。
众艇忽戒严,为过十八滩。
章贡此合流,一束惊奔湍。
大石踞江面,似欲相遮拦。
小石砺锋刃,波底排巑岏。
深潭讶莫测,下有蛟龙蟠。
捩舵石罅中,手刺群篙攒。
迟速倘失势,倏忽性命拌。
滩师偶绝叫,心胆犹为寒。
篷窗客愁坐,叹息行路难。
当年赵清献,疏凿力已殚。
安得五丁役,尽铲乱石顽。
中流无搏击,一泻江河宽。
半日过一滩,一滩数惊喘。
况有十八滩,滩滩尽奇险。
如入八阵图,重围竟难免。
如上九折坡,羊肠屡旋转。
小溜与大溜,莫辨水深浅。
更有天柱滩,危途尤黯惨。
水与石相搏,终日声震撼。
闻响气先夺,并力口齐喊。
进寸退已咫,百夫竞牵挽。
纡回大不快,推篷且旷览。
风静鹭莺间,沿滩飞点点。
《十八滩》【清·金武祥】忆昨泊舟地,城犹名万安。众艇忽戒严,为过十八滩。章贡此合流,一束惊奔湍。大石踞江面,似欲相遮拦。小石砺锋刃,波底排巑岏。深潭讶莫测,下有蛟龙蟠。捩舵石罅中,手刺群篙攒。迟速倘失势,倏忽性命拌。滩师偶绝叫,心胆犹为寒。篷窗客愁坐,叹息行路难。当年赵清献,疏凿力已殚。安得五丁役,尽铲乱石顽。中流无搏击,一泻江河宽。半日过一滩,一滩数惊喘。况有十八滩,滩滩尽奇险。如入八阵图,重围竟难免。如上九折坡,羊肠屡旋转。小溜与大溜,莫辨水深浅。更有天柱滩,危途尤黯惨。水与石相搏,终日声震撼。闻响气先夺,并力口齐喊。进寸退已咫,百夫竞牵挽。纡回大不快,推篷且旷览。风静鹭莺间,沿滩飞点点。
https://shici.929r.com/shici/tT7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