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长夜如秋夜,卧疾沈沈欲返真。
体魄何妨随变化,神仙亦是一埃尘。
泉飞喷薄无生话,岳立峥嵘不死身。
君最高深知此意,梦魂相逐到双岷。
三春长夜如秋夜,卧疾沈沈欲返真。
体魄何妨随变化,神仙亦是一埃尘。
泉飞喷薄无生话,岳立峥嵘不死身。
君最高深知此意,梦魂相逐到双岷。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考。诗中以“三春长夜如秋夜”开篇,将春天的夜晚比作秋天的夜晚,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卧疾沈沈欲返真”一句,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渴望回归本真状态的心境。
“体魄何妨随变化,神仙亦是一埃尘。”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理解,认为肉体的变化是自然规律,即使是神仙也终归于尘土,强调了生命的平等性和宇宙万物的循环不息。
“泉飞喷薄无生话,岳立峥嵘不死身。”这里通过描绘泉水的奔腾和高山的屹立,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永恒的精神追求。泉水虽有生灭,但其奔腾不息的生命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高山虽静默,却以其坚韧不拔的形象象征着精神的永恒。
最后,“君最高深知此意,梦魂相逐到双岷。”诗人希望友人能理解他的深意,并且在梦中与他一同前往双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
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
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
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