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待五更能一叫,鹤知夜半不须眠。
沈吟送尽西窗月,回首东方白竟天。
鸡待五更能一叫,鹤知夜半不须眠。
沈吟送尽西窗月,回首东方白竟天。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时分的景象,通过鸡鸣和鹤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宁静。"鸡待五更能一叫",写鸡在黎明前等待天明,一旦到了五更便会啼叫报晓,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鹤知夜半不须眠",则以鹤的淡定形象,暗示诗人即使夜晚已过,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自然规律使然。
"沈吟送尽西窗月",诗人沉思默想,直到西窗的月光渐渐消退,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沉浸在思考中的画面。"回首东方白竟天",转头看去,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天色即将大亮,整个过程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十六晓月》以清新淡雅的语言,通过鸡鸣、月落、天明的自然景象,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郑孝胥的诗风。
海风吹清秋,林叶飒已落。
山巅出高台,隐隐在寥廓。
宾从果幽期,层轩瞰郊郭。
鸣驺应崖谷,篮舆转林薄。
兹地已荒凉,兹人故冥寞。
文识都未磨,山川恍如昨。
画屏见群峰,浓淡正参错。
烟云下卷舒,欻若搴翠幕。
莲开碧扶疏,眉修清绰约。
长松不知年,拔起立旁礴。
群龙上空虚,奋怒争拿攫。
丛篁与延蔓,斤斧聊疏削。
深或翳虫蛇,暮唯栖鸟雀。
两楠最潇洒,前轩宜所托。
枝干晚青青,几冒风霜恶。
更怜山下人,偏得山中乐。
种田灌山溪,却老斸山药。
荣辱祇偶然,人生似蒲博。
蹉跎缪轩冕,志尚本丘壑。
欲学山前翁,收身及耕凿。
已隐南山雾,聊经白鹭洲。
初闻未得见,怅望登高楼。
空城凝寒云,目极徒离忧。
咫尺邈千里,此夕如三秋。
何当侵星来,樽前得诗流。
一饮诗百篇,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