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
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
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
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
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
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
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
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
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
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
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
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
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
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
这首《永遇乐·雁门关》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通过对雁门关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的悲凉情绪。
开篇“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以秋日山色和往昔的风雨,勾勒出雁门关的沧桑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一句,通过自然界的生物状态,隐喻人世间的离散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酸楚与感慨。
“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与寂静,以及诗人独自面对晚景的愁绪。“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则将个人的遭遇与情感融入其中,书生在霜雪中跋涉,酒意未消却无人倾听,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进一步展现诗人的外貌与心境的变化,鬓发稀疏,衣帽萧条,唱着离别的新曲,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一句,诗人回望祖国,却只见重重阻碍,唯有飘荡的雪花,象征着希望与绝望并存。
最后,“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转,刀环的失落象征着英雄时代的远去,而夕阳依旧,寓意着永恒与不变。全词以“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同情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无奈的情感。
整体而言,《永遇乐·雁门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