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声激涕沾襟,勇似韩彭可再寻。
帝子既为家国计,猛夫亦有子孙心。
大风声激涕沾襟,勇似韩彭可再寻。
帝子既为家国计,猛夫亦有子孙心。
此诗《歌风台》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描绘大风之声与英雄气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首句“大风声激涕沾襟”,以强烈的自然景象开篇,大风呼啸,声势惊人,仿佛能触动人心,引出读者的情感共鸣。这里的“涕沾襟”不仅指物理上的泪水,更是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英雄事迹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怀。
接着,“勇似韩彭可再寻”,将诗中的主人公与历史上的两位勇将韩信和彭越相提并论,暗示了其非凡的勇气与胆识。韩信和彭越是汉初著名的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著称。诗人在这里使用类比手法,赞美了诗中人物的英勇品质,表达了对其英雄形象的向往与追寻。
“帝子既为家国计”,进一步揭示了诗中人物的高尚情操。帝子,常用来形容帝王之子,这里借指诗中人物,强调其作为家国之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能够挺身而出,为家国大计而奋斗,体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最后,“猛夫亦有子孙心”,则从另一个角度赞扬了诗中人物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世代的关怀。猛夫,指的是勇猛的男子,此处不仅指其个人的英勇,更延伸到对后世子孙的深远影响。这句话表明,即使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他也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子孙后代的关爱,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人的广阔视野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歌风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赞颂了历史英雄的英勇与智慧,也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个人责任与未来世代关怀的深刻思考。
角里先生无远略,嵩阳处士有棋名。
若教兵法从君授,指点安危分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