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鼓铎振中坚,翡翠兰苕未足传。
学苦固应成个是,数奇只合守吾玄。
谷风吹树花争笑,孤屿浮空月倒悬。
无事扶筇睇清昼,野田秋水落胎仙。
诗坛鼓铎振中坚,翡翠兰苕未足传。
学苦固应成个是,数奇只合守吾玄。
谷风吹树花争笑,孤屿浮空月倒悬。
无事扶筇睇清昼,野田秋水落胎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首句“诗坛鼓铎振中坚”以比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创作比作振响诗坛的鼓铎,凸显了诗人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与贡献。接下来,“翡翠兰苕未足传”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的作品超越了普通的自然景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学苦固应成个是,数奇只合守吾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坚韧不拔以及对自身独特风格的坚守。这里的“学苦”指学习过程中的艰辛,“数奇”则是命运多舛之意,“守吾玄”则表明了诗人对自我艺术道路的坚持。
后半部分“谷风吹树花争笑,孤屿浮空月倒悬”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谷风轻拂,树木摇曳,花朵似乎在欢笑;孤岛之上,明月倒映在空中,形成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无事扶筇睇清昼,野田秋水落胎仙”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扶着竹杖,静静地观察着明亮的白天,漫步于田野间,欣赏着秋水的清澈,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达到了心灵的解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
月中有奇树,百丈何茏璁。
岁年等蟠桃,樛结扶桑同。
下垂白玉苞,上发黄金丛。
翘翘最高枝,花色赪霞红。
我昔至其所,顾眄迷仙踪。
高攀不可及,屈折聊相从。
归来抱馀馥,气韵归鸿蒙。
一登阊阖门,再致昆崙峰。
芬敷及朝槿,断谢随秋蓬。
至今怀袖间,敛缩心冲冲。
有美青云彦,飞策凌虚空。
逍遥广庭晏,彳亍嫦娥宫。
含咀玉杵霜,披拂纤阿风。
手持斫月斧,气吐经天虹。
奋掇连根株,五色俱收笼。
拔茆采葑菲,类举无遗功。
愿子即长路,吾行已途穷。
群山岧峣紫翠封,楼台缥缈烟霞重。
青溪迥隔红尘路,玉洞遥连绛府宫。
溪边洞山相隈隩,蹊径深深映花竹。
风散花香泻酒瓢,日高松影閒棋局。
岩前偶坐二三翁,神气萧爽巾屦同。
玲玲绿发稀可数,皎皎双童玄且浓。
其间一仙如识面,忆在芙蓉城下见。
曾将宝诀授长生,还引瑶池间小宴。
别来倏忽三千秋,旧踪那复更追游。
何当重跨轩间鹤,来会诸仙领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