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
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
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
只欺五斗米,典没万金身。
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
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
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
只欺五斗米,典没万金身。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渊明的怀念和景仰之情。诗中“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两句,通过梦境和闲聊的情形,用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亲切感受和深厚感情。
“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表明诗人对古人生活艰辛却清贫自守的态度表示赞赏。这里的“担板汉”是指西汉时期的贤臣公孙弘,他虽然官至丞相,却生活简朴,以担水板为屋顶;“采薇人”则出自《论语》中的故事,形容孔子的弟子颜回生活清贫,甚至只吃到野菜(薇)也感到满足。
接下来的“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物质条件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的“小贫”可能指的是物质上的不足,但更深层次上是精神上的渴望。
最后,“只欺五斗米,典没万金身”则展示了一种超脱物欲、重视精神价值的态度。诗人用“五斗米”来比喻生活所需的简单,通过“典没万金身”表达了宁愿牺牲个人物质利益也不放弃个人的操守和信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