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蝶恋花.密州上元》
《蝶恋花.密州上元》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蝶恋花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0)
注释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山城:此处指密州。
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垂,靠近。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古代称钱塘)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和密州山城的宁静氛围,通过对比两处不同的节日场景,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灯火钱塘三五夜",明亮的灯火映照着十五的夜晚,如同霜月般皎洁,照亮了人群,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出了宴席上的奢华与欢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香气。

然而,词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山城的寂静,"寂寞山城人老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描绘了山城人们在节日结束后回归农耕生活的场景,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最后两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以自然景象收尾,暗示了冬日将至,雪意浓厚,给人以凄凉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地方元宵节的特色,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旧情绪。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寄止言澹归

有约今秋返,相携五老前。

知尔南中苦,怜予海外偏。

溪声僧梦稳,江色客心悬。

且归就禅寂,休计买山钱。

(0)

送山品台设领诸衲上华首

三老潮头暗,百花春后明。

莫频回首处,遥慰故山情。

离乱田庄旧,辛勤手足轻。

吾门多乐事,不是畏时名。

(0)

与梁同庵王说作夜坐风幡堂

中夏坐宜夜,夜深鸟不啼。

相看今古尽,无语是非齐。

殿迥薰风细,楼高云气低。

等閒过一夕,险韵漫分题。

(0)

诃林春归二首·其二

忽忆登临处,风烟足往年。

山悬千里外,春别一旬前。

岁月催华鬓,乾坤限远天。

玄心惟自鉴,去住总茫然。

(0)

秋夜谣

万里无片云,青霄非所择。

今古一同然,当秋显精色。

归鸟空中真,流星界天石。

湖水入孤帆,水中天更碧。

遥光射群峦,万木生寒栗。

俯仰失从来,敛襟恣吾适。

(0)

孤雁

数年闻雁声,感慨多所系。

今年声愈悽,一雁落天际。

念彼百千雁,存没何能计。

哀此一雁孤,一去不知岁。

羽毛亦自美,江山岂不丽。

死生物之常,何地不足瘗。

所伤共一群,先后终难逮。

薄影沉西江,秋风吹浪细。

江月夜夜寒,不敢翘清霁。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