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雁》
《孤雁》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数年闻雁声,感慨多所系。

今年声愈悽,一雁落天际。

念彼百千雁,存没何能计。

哀此一雁孤,一去不知岁。

羽毛亦自美,江山岂不丽。

死生物之常,何地不足瘗。

所伤共一群,先后终难逮。

薄影沉西江,秋风吹浪细。

江月夜夜寒,不敢翘清霁。

(0)
鉴赏

这首《孤雁》由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通过对一只孤独大雁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开篇“数年闻雁声,感慨多所系”,诗人多年以来,每当听到雁鸣,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雁群南迁北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激发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接着,“今年声愈悽,一雁落天际”描绘了今年雁声更加凄凉,一只大雁独自飞向遥远的天边。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孤独与哀愁的氛围,也暗示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助。

“念彼百千雁,存没何能计。哀此一雁孤,一去不知岁。”诗人思绪飘远,联想到成千上万的大雁,它们的命运如何,无人知晓。而眼前这只孤独的大雁,它的命运更是充满了未知与悲凉。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孤独感。

“羽毛亦自美,江山岂不丽。死生物之常,何地不足瘗。”诗人赞美大雁的羽毛之美,以及它所处江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生命的终结,认为死亡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悲伤。这种生死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所伤共一群,先后终难逮。薄影沉西江,秋风吹浪细。”诗人感叹大雁群体间的距离,无论前后,总有难以触及之处。大雁的身影渐渐融入西江之中,秋风轻拂,波浪细碎,画面宁静而哀愁。

最后,“江月夜夜寒,不敢翘清霁。”夜晚的江面,月光洒下一片寒意,大雁不敢高飞,只能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这一句既是对大雁行为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对孤独与等待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只孤独大雁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孤独与死亡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琅琊王歌辞八首·其一

新买五尺刀,烂熳芙蓉焰。

晓夕时一开,取照幽人胆。

(0)

梁幼宁明府同杜远侯过集浮丘分得梁字

满树淇花浥露香,洞门留客共飞觞。

仙人勾漏曾为令,高士西江旧姓梁。

九转丹成轻绂冕,五噫歌罢叹沧桑。

珊瑚井畔多明月,莫问蓬莱水一方。

(0)

送远斋和尚还翠微·其二

无诸国远三千里,草履行时不觉遥。

想到故山方丈外,松枝东偃已多朝。

(0)

白蝴蝶

岂无颜色媚花欢,露湿春绫昼未乾。

恐卧碧桃人不见,但过红杏尔堪看。

香黏粉重风犹细,影带烟微月正残。

须向青山养幽洁,六朝深苑已荒寒。

(0)

宿见日亭

独影孤亭宿,飞云衿抱中。

海声上萝薜,夜半扶桑红。

下屐疑无地,凭虚御有风。

稚川如不见,长啸与谁同。

(0)

苦役行

羊角脂,燕尾丝,上官掌粮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

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堂上吏,屋下呼。

呼开门,避大姑。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

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

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