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谈诗苦,关山感百忧。
身闲偏善病,年壮已多愁。
际遇何妨晚,吟怀总带秋。
不经离乱后,何以励清修。
羁旅谈诗苦,关山感百忧。
身闲偏善病,年壮已多愁。
际遇何妨晚,吟怀总带秋。
不经离乱后,何以励清修。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钟严台茂才诗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首联“羁旅谈诗苦,关山感百忧”,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在异乡漂泊,谈论诗歌时心中充满了苦涩;穿越关山,每一步都触动着百般忧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忧虑。
颔联“身闲偏善病,年壮已多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即便身体看似闲适,却因长期的漂泊生活而容易生病;正值壮年,却早已心生愁绪。这里通过对比“身闲”与“善病”,“年壮”与“多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际遇何妨晚,吟怀总带秋”,转而探讨人生的际遇与心境的关系。即使遭遇稍晚,也不必过于遗憾,因为每一次经历都能丰富心灵;吟诵诗歌时,总是带着秋天般的深沉与凉意。这两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尾联“不经离乱后,何以励清修”,最后点明了诗人的思考方向。经历过离乱之后,才能更加珍惜平静的生活,以此激励自己进行内心的修养与提升。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个人修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际遇以及自我修养的独到见解。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蕴含了对时代背景的隐喻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