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
闭户犹恐丘山颓,谁人放舟江海去。
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
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
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
闭户犹恐丘山颓,谁人放舟江海去。
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
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风暴带来的威胁与恐惧,以及诗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风从何落来何处,百马盘空正号怒"两句以动态的语言勾勒出狂风暴发的情景,"闭户犹恐丘山颓"表达了人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深切忧虑。"谁人放舟江海去"则是诗人对敢于冒险之人的疑问,反衬出一般人对于安全环境的渴望。
接着,"庐山之南白云翁,冠带强游京邑中"两句写出了另一番景象,似乎是在风暴过后或远离风区的一处安宁之所。这里的"庐山之南"可能指的是一处避风之地,而"白云翁"则是对这片天然屏障的美好描绘。"冠带强游京邑中"展示了诗人对于那些在风雨之后依旧坚持着自己生活方式的人的一种敬佩。
最后,"狐裘包缠不煖体,却羡爰居能避风"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安然无恙、免受风暴侵袭的生活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狐裘"象征着高贵和温暖,而"包缠不煖体"则是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这种温暖的感叹。"却羡爰居能避风"强调了诗人对于安全避风之地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表达了人类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
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