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莲曲》
《采莲曲》全文
唐 / 徐彦伯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0)
注释
妾家:指女子的家乡。
越水:古代泛指浙江一带的水。
摇艇:摇动小船。
江烟:江面上的雾气。
同心侣:指心意相投的伴侣。
同心莲:并蒂莲花,象征夫妻恩爱。
折藕丝:折断莲藕的茎。
脆:形容莲藕茎易断。
开花叶正圆:莲花盛开,叶片饱满圆润。
春歌:春天的歌曲或歌唱。
明月:明亮的月亮。
归棹:归航的小船。
落花:飘落的花瓣。
翻译
我生长在浙江的水边,划着小船驶入江面的轻烟中。
我已经找到了心心相印的伴侣,又采摘了象征爱情的并蒂莲。
折断莲藕的丝柔韧易断,莲花盛开时叶片正好圆满。
在春天的歌声中沐浴着明亮的月光,归航的小舟在落花之前划过水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性在水边采莲的情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伴侣的深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摇动的小船、江上的烟雾、脆弱的莲藕以及圆润的荷叶,诗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意境,是在一个水乡风光中,女主人公乘坐小船缓缓驶入迷雾般的江水之中。这种景象不仅美丽,而且有点神秘。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渴望和满足。在这里,“同心”一词强调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不仅是对伴侣的情感寻求,更是对共同生活状态的向往。而“采莲”这一行为,则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纯净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采莲时的细节。莲藕的脆弱与荷花叶子的完美形状,都展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欣赏。

最后两句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在春夜中,以船为伴,与明月共舞,然后在落花纷飞之前返回,这不仅是对采莲生活的赞美,也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个女性对于理想伴侣和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

作者介绍

徐彦伯
朝代:唐   籍贯:兖州瑕丘   生辰:?—714

徐彦伯(?—714),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调永寿尉,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称河东三绝。屡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历太子宾客卒。 
猜你喜欢

国风.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0)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馀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0)

题黄梅出山图

佛祖不识山中主,良材可惜遭斤斧。

肩担明月过前峰,一时忘却曹溪语。

(0)

醉后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0)

过海虞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0)

题云居上寺并序

到此花宫里,观身火宅中。

有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籁鸣寒谷,秋山响暮钟。

欲归林下路,新月上前峰。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