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报霜迟,香摘金倪上玉?。
耏带馀甘供师利,形传元夕贡条支。
连蜷毛粟酸风起,斑驳仙房脆液滋。
久共木奴驯狎处,辟邪端可疗诗脾。
洞庭春色报霜迟,香摘金倪上玉?。
耏带馀甘供师利,形传元夕贡条支。
连蜷毛粟酸风起,斑驳仙房脆液滋。
久共木奴驯狎处,辟邪端可疗诗脾。
此诗《狮头柑》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洞庭春色中,狮头柑的生长与采摘情景,以及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首句“洞庭春色报霜迟”,以洞庭湖的春色来比喻狮头柑的生长环境,暗示其生长周期较长,需待春色渐浓,霜期过后方能成熟。接着“香摘金倪上玉”,描述了狮头柑在成熟时的香气四溢,金黄色的果实被精心采摘,置于洁白如玉的器皿之中,形象地展现了其色泽诱人、品质上乘的特点。
“耏带馀甘供师利,形传元夕贡条支”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狮头柑的珍贵与独特。其中,“耏带”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此处借指狮头柑的形状独特;“师利”、“元夕”、“条支”均为地名或时间,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狮头柑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
接下来的“连蜷毛粟酸风起,斑驳仙房脆液滋”两句,生动描绘了狮头柑的外观特征和口感特点。毛粟般的果皮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酸甜交织的汁液在口中缓缓流淌,斑驳的果肉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久共木奴驯狎处,辟邪端可疗诗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狮头柑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其药用价值的肯定。诗人认为,狮头柑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帮助治疗因长时间创作诗歌而产生的精神疲惫,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整首诗通过对狮头柑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外观特征、口感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一水果的深情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