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壑前云,松涛足下闻。
游人能拔俗,到者信超群。
石窦留丹灶,金庭閟赤文。茫茫天近,仙众有谁分。
俯视壑前云,松涛足下闻。
游人能拔俗,到者信超群。
石窦留丹灶,金庭閟赤文。茫茫天近,仙众有谁分。
这首清代诗人曾劭的《登天柱峰绝顶(其三)》描绘了登山者的独特体验和对仙境的想象。首句“俯视壑前云”,以俯瞰的姿态展现出山势之高,云雾缭绕,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接着,“松涛足下闻”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环境的幽深与宁静,松涛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游人能拔俗,到者信超群”两句,赞美登山者的不凡气质,暗示他们超脱世俗,精神境界高人一等。诗人通过“石窦留丹灶,金庭閟赤文”的描绘,将山巅的神秘景象赋予神话色彩,暗指这里有修炼仙道的痕迹和神圣的符号。
最后,“茫茫天阙近,仙众有谁分”表达了诗人对天界之门的向往,以及对能否真正融入仙人世界的疑问。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凡的敬畏与追求。
子瞻堂堂,出於峨眉,司马班扬。
金马石渠,阅士如墙。
上前论事,释之冯唐。
言语以为阶,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羁而归,紫微玉堂。
子瞻之德,未变於初尔,而名之曰元佑之党,放之珠厓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
及其东坡赤壁,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
及其紫微玉堂,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
建酉金为政,摇落草木衰。
除瓜陇亩净,邵平无米炊。
满家色藜藿,诗书不賙饥。
平生晁公子,正用此时来。
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
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破斧不能柯,况乃玉无疵。
危冠论百揆,备乐奏四时。
成功彼有命,用舍君自知。
收身渺江湖,岁晚白鸟嬉。
开径蒲苇中,倚锄望君归。
闭塞乃非道,不才当尔为。
簸船綪缆北风嗔,霜落千林憔悴人。
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
李苦少人摘,酒醇无巷深。
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
葛藟松千尺,寒泉绠百寻。
公朝有汲引,吾子茂徽音。
武库五兵森森,名驹万里駸駸。
英风爽气如林,读书凿井欲深,学道却要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