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
《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五十閒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

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

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

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竹林中漫步的情景,通过与竹子的互动,表达了对孤独、生命脆弱以及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首联“五十閒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自比,五十岁已至,岁月不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同时也将自己比作一根孤零零的筇竹,暗示了人生的孤独感。竹子在这里不仅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也象征着诗人的自我形象,它在风中摇曳,似乎在嘲笑人间的孤独。

颔联“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诗人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生命的颠峰,却也感受到了极度的脆弱。他回望过去,怀念曾经的陪伴与支持,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眷恋和对失去的侍从的深深怀念。

颈联“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诗人决定在孤独中寻找新的寄托,他选取了桂树和菖蒲作为象征,桂树代表了高洁和美好的品质,菖蒲则寓意着长寿和吉祥。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试图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努力。

尾联“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诗人邀请读者一同踏上寻找高岭的旅程,希望在那神秘的山岭之上,能够遇到仙童,获得超脱尘世的智慧和力量。这里隐含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对超越现实束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晚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也有对精神寄托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一

索漠齐安郡,从来著放臣。

如何风雪里,更送独归人。

(0)

张安道见示近诗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

殷勤永嘉末,复闻正始音。

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

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

荒林蜩蚻乱,废沼蛙蝈淫。

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瘖。

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阴。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

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0)

次韵陈海州乘槎亭

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汉江槎。

乘桴我欲从安石,遁世谁能识子嗟。

日上红波浮翠巘,潮来白浪卷青沙。

清谈美景双奇绝,不觉归鞍带月华。

(0)

赠孙莘老七绝·其三

夜来雨洗碧巑岏,浪涌云屯绕郭寒。

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意求看。

(0)

筠庵午憩

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0)

玉井亭观白莲二首·其二

白莲出水是青莲,昨日微舒带酒颜。

踏月来看开尽了,露华新洗玉杯寒。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