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穷如自虑,笃养有馀欢。
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
凶奸多上寿,庸鄙或高官。
为喜才堪恃,丛深谢砌兰。
极穷如自虑,笃养有馀欢。
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
凶奸多上寿,庸鄙或高官。
为喜才堪恃,丛深谢砌兰。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挽毕宰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开篇“极穷如自虑,笃养有馀欢”透露出诗人在物质上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却仍能保持一份淡然之乐。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强与平和。
接下来,“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表明诗人希望能够回到古代那种更公正、更理想的社会状态,但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这里的“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理想时期,比如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凶奸多上寿,庸鄙或高官”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反而不得善终。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评。
最后,“为喜才堪恃,丛深谢砌兰”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欣慰之情,以及对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给予帮助的人表示感激。这里的“丛深”可能是指朋友或知音较多,“砌兰”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个人的坚持与乐观态度。
名山今日始攀跻,峭壁巉崖路欲迷。
荆棘拨开登月窟,脚根稳著步天梯。
恍疑身在半空去,忽见鸟从平地飞。
胜景可人观不遍,挥毫石上且留题。
正当绂麟时候,秋香还弄清晓。
双旌五马人间贵,千里共腾欢笑。人未老。
看绿鬓朱颜,赢得花簪帽。兽炉篆袅。
听檀板轻敲,歌珠一串,依约似蓬岛。
青云步,九万论程未了。芹宫多世仪表。
提封晋郡重拈出,留样他年称好。书上考。
怕种满棠阴,丹诏催归早。安期献枣。
对鹤健丹香,龟轻莲叶,起舞醉清醥。
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
薰风入花骨,花枝午低昂。
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
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
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
游丝最无事,百尺拖晴光。
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
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
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