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立国雄且武,蹴宋歼辽跨中土。
岂知中叶渐陵夷,虓阚凭陵有蒙古。
燕京南迁到汴京,花帽不守杏花营。
黄河已失哈达死,犹欲假息悬瓠城。
悬瓠额额近荆楚,京湖亦有复仇举。
长围已合效鱼丽,痴心尚恃柴潭固。
柴潭楼下碧漪漪,上有伏弩下潜螭。
一朝决之入汝水,螭亡潭涸竟奚为。
幽兰轩中苦复苦,分取遗骸藏宋圄。
当年忠烈冠华夷,惟有忠臣忽斜虎。
金源立国雄且武,蹴宋歼辽跨中土。
岂知中叶渐陵夷,虓阚凭陵有蒙古。
燕京南迁到汴京,花帽不守杏花营。
黄河已失哈达死,犹欲假息悬瓠城。
悬瓠额额近荆楚,京湖亦有复仇举。
长围已合效鱼丽,痴心尚恃柴潭固。
柴潭楼下碧漪漪,上有伏弩下潜螭。
一朝决之入汝水,螭亡潭涸竟奚为。
幽兰轩中苦复苦,分取遗骸藏宋圄。
当年忠烈冠华夷,惟有忠臣忽斜虎。
这首明代诗人何乔新的《十楼怀古(其九)柴潭楼》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金源王朝的崛起与衰落,以及蒙古势力的入侵。诗中通过“蹴宋歼辽跨中土”展现出金源的强大,但随后“中叶渐陵夷”暗示了其逐渐衰败。金朝南迁至汴京,蒙古的威胁迫使其失去黄河以北的领土,甚至试图在悬瓠城坚守。
诗中“柴潭楼下碧漪漪”形象地描绘了柴潭楼的环境,伏弩和潜螭象征着防御设施,然而“一朝决之入汝水”预示着最终的失败,柴潭楼的防御力量无法阻挡蒙古的攻势。诗人感慨“幽兰轩中苦复苦”,表达了对忠烈人物命运的哀叹,尤其是那些被囚禁在宋境的遗骸,他们的忠诚并未得到善终。
最后,“当年忠烈冠华夷”是对这些英勇人物的崇高评价,而“惟有忠臣忽斜虎”则揭示了他们悲剧性的结局,即忠诚者被遗忘或边缘化。整首诗以历史沧桑和英雄末路为主题,寓含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忠诚与命运的感慨。
入蜀过匡庐,秋风宿东林。
月出断山口,满窗松竹阴。
袅袅一枝烛,道人语夜深。
亦设饼果供,慰此羁旅心。
犹恨非远公,无酒遣我斟。
明日下山去,叹息难重寻。
回首四十年,驹隙何骎骎。
旧游不可到,怅望空长吟。
巷南巷北秋月明,东家西家读书声。
官闲出局各无事,冷落往往思同盟。
出门相寻索一笑,亦或邂逅因俱行。
黄中掀髯语激烈,韶美坚坐书纵横。
子充清言喜置酒,赤梨绿柿相扶檠。
寒灯耿耿地炉暖,宫门风顺闻疏更。
故交一作霜叶散,外物已付秋毫轻。
两穷相遭世果有,我与邹子俱南征。
豫章高安本一郡,挂帆起柂无三程。
簿书衮衮不少借,怀抱郁郁何由倾。
明年君归我亦去,早卜三亩开柴荆。
软红旧路莫重蹋,二升脱粟同煨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