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栖后小康称,尝胆无心事中兴。
万里长城谁自坏,一江天堑竟奚凭。
操戈致恨同而异,折鼎终缘负且乘。
千载霅溪传面貌,云台合并凛威棱。
会稽栖后小康称,尝胆无心事中兴。
万里长城谁自坏,一江天堑竟奚凭。
操戈致恨同而异,折鼎终缘负且乘。
千载霅溪传面貌,云台合并凛威棱。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刘松年中兴四将图》。诗中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会稽栖后小康称,尝胆无心事中兴”,以会稽山的隐居生活比喻历史人物在国家危难后的退隐,同时暗含了他们虽有恢复国家的雄心,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里“尝胆”典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颔联“万里长城谁自坏,一江天堑竟奚凭”,通过长城和长江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理标志,探讨了国家防御与安全的问题。长城本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建,却可能因为内部因素而失去其作用;长江作为天然屏障,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发挥保护作用。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内外部安全问题的深思。
颈联“操戈致恨同而异,折鼎终缘负且乘”,进一步探讨了战争与权力的关系。操戈即拿起武器,意味着冲突与对抗;折鼎则可能指政权更迭或权力的丧失。这两句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无论是同阵营还是不同阵营,最终都可能因权力的得失而产生恨意,甚至导致政权的崩溃。
尾联“千载霅溪传面貌,云台合并凛威棱”,以霅溪(霅溪位于浙江)为背景,暗示历史人物的面貌和事迹将被时间铭记。云台则是古代表彰功臣的地方,这里的“合并”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的共同贡献和影响,而“凛威棱”则表达了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敬仰和畏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权力斗争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英勇事迹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