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本无垢,坐受瘴雾侵。
马倦不加鞭,暑气令人昏。
去年蝗为灾,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连诸村。
闵闵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势复如此,早禾空如云。
丰登数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龙师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见东海郡,孝妇冤欲伸。
青山本无垢,坐受瘴雾侵。
马倦不加鞭,暑气令人昏。
去年蝗为灾,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连诸村。
闵闵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势复如此,早禾空如云。
丰登数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龙师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见东海郡,孝妇冤欲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闵雨》,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和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首句“青山本无垢,坐受瘴雾侵”描绘了青山无辜遭受湿热环境的侵袭,暗示了当地气候的恶劣。接着,“马倦不加鞭,暑气令人昏”写出行路艰辛,暑气使人疲惫,生活困顿。
诗中提到“去年蝗为灾,千家百不存”,揭示了前一年的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许多家庭几乎无法生存。“流亡不自保,聚掠连诸村”进一步描绘了灾后的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甚至互相掠夺的惨状。
诗人期盼“闵闵望一雨,可招若敖魂”,迫切希望下雨以缓解旱情,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旱势复如此,早禾空如云”再次强调旱情严重,田间的庄稼如同云朵般空虚,丰收无望。
他感慨“丰登数有常,赤子皆天民”,认为天灾之下,人民都是平等的天之子,应该得到上天的眷顾。然而,“惜此三尺雨,龙师恐不仁”,对上天未能降下雨水表示忧虑,担心掌管风雨的龙师(古人对雨神的称呼)未能施以仁慈。
最后,诗人提到“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指出古代有祈雨的仪式,希望能通过和谐之道感动神灵。他以东海郡孝妇的典故结尾,表达对公正和冤屈伸张的期待:“不见东海郡,孝妇冤欲伸”,暗示如果能像孝妇那样得到公正对待,这场旱灾或许能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公正和祈雨仪式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