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佳处著茅庐,饱看云烟自卷舒。
莫向淮南恋戎幕,松关恐有绝交书。
孤山佳处著茅庐,饱看云烟自卷舒。
莫向淮南恋戎幕,松关恐有绝交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孤山佳处著茅庐”,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选择在环境清幽的孤山上,搭建了一座简朴的茅屋,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饱看云烟自卷舒”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每日观赏云雾缭绕、随风飘散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享受,同时也暗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莫向淮南恋戎幕”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军旅生涯的告别与放下,意味着他不再眷恋于战场上的纷争与荣耀,而是选择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最后,“松关恐有绝交书”则以象征手法,暗示了诗人担心自己隐居后可能会失去某些旧日的联系或友谊,但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决心,展现出其坚定的内心世界和对真正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追求与向往。
归到西湖,未应误、豆荚樱珠时节。
无那孤瑟弦空,春声带愁咽。
兰棹涴、残鹃泪点,怕啼湿、故裙尘箧。
中酒年光,收帆兴绪,容易华发。
待催办、腰笛单衫,趁苕水、东边旧时月。
相送荷花一路,把君恩重说。
春渐老、幽单客枕,拚十年、逝水销别。
可奈江国漂花,瘴天啼鴂。
钓丝秋雪,履迹斜曛,野塘凉意初著。
影没凫翁,换蒲稗、春波绵邈。
低艇谁移,短簃孤坐,鬓霜惊觉。
又迷茫万点,做弄新愁,还飘到、閒池阁。
微波自不通潮,甚惊尘乱飐,冷絮回薄。
卷叶西风,轻和入、数声哀角。
更休问、江湖雁影,眼底秋心仗谁托。
梦里沧洲,一般清浅,有红桑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