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饯临流酒半醺,棹歌渔笛谩相闻。
悬知此后兰台客,时向飞鸿望白云。
班饯临流酒半醺,棹歌渔笛谩相闻。
悬知此后兰台客,时向飞鸿望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班饯临流酒半醺”,以“班饯”点出送别的隆重,临水而设宴,饮酒至半醉状态,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深情厚谊,也暗示了离别之痛。次句“棹歌渔笛谩相闻”,通过“棹歌”和“渔笛”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悠扬、略带伤感的氛围,这些声音在空气中飘荡,似乎在诉说着不舍与怀念。
后两句“悬知此后兰台客,时向飞鸿望白云”,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诗人预见到未来,即使李春官尊翁归家后,也会时常望着远方的飞鸿,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兰台客”可能指李春官尊翁,也可能泛指所有在外漂泊的人,表达了对游子的深切关怀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避贼入深谷,乘桴复悠悠。
四顾江上山,群峰如荠稠。
是时雪霜霁,林壑氛雾收。
茂树荫石壁,澄潭深不流。
蓧荡拥荒岗,冲飙忽飕飗。
山深水更佳,溪喧鸟啼幽。
平昔慕寻胜,所见良未俦。
举世逢祸枢,我独成兹游。
暂赏兴复阑,自誷宽百忧。
舍棹陟绝巘,林光与云浮。
却观来时江,碧线萦长洲。
一室苟自安,两饭无馀求。
彼苍未厌乱,生民何时休。
传闻敌人营,近在濒汉州。
尚恐复飘转,讵敢辞淹留。
已与农父言,佣耕事田畴。
耘耔纾井田,蚕绩充衣裘。
尚享黄发期,庶几谐首丘。
上天之载,引之惟逸。原民之生,天子之职。
我安其止,弗扰弗刻。厥德罔愆,宜符帝则。
我征既宽,我役不烦。息我干矛,审尔刑冤。
井饮田食,日舒以闲。鸿化何为,淳风载还。
俾尔息而庶,俾尔厚而富。黄发稚齿,既仁且寿。
帝歆其馨,介我纯祐。其祐维何,如商之戊。
天地其行,既长且久。宠绥下民,克念厥后。
取我元良,锡之九有。不失其传,益羡三后。
惟尧舜为难,惟我则不。
西风初飘飘,白露仍瀼瀼。
有人浮大川,东巡抵饶阳。
实受九重书,因之访丹房。
山气龙虎明,青林云表长。
与予适相值,议论清冰霜。
已暮更秉烛,坐偶新月凉。
玉蟾翳烟景,金飙扇天香。
影落如卿云,烂然献奇祥。
六合无异色,五峰同秋光。
锦袍谪尘世,骑鲸隔川梁。
君期践玄约,缈缈空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