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并头兰寄和阿字澹归二首·其二》
《并头兰寄和阿字澹归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两朵幽香一蒂开,逢人休更说从来。

风前泣露楚人思,月下听猿王者猜。

独秀何妨同众草,争荣时亦破荒苔。

孤芳尽日寒林里,肯向瑶琴叹活埋。

(0)
鉴赏

这首诗以并头兰为题,描绘了兰花的高洁与孤独之美。首句“两朵幽香一蒂开”,生动地描绘了并头兰从同一花蒂中绽放出两朵幽香之花的情景,暗示着它们虽同根而生,却各自独立,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接着,“逢人休更说从来”一句,表达了兰花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即使有人欣赏,也不必多言,因为其美自显。

“风前泣露楚人思,月下听猿王者猜”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风雨中的兰花在月光下哭泣,以及听到猿猴哀鸣的想象,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了兰花的孤独与高洁。这里将兰花与楚人的思念、猿猴的哀鸣联系起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赋予了兰花以情感色彩。

“独秀何妨同众草,争荣时亦破荒苔”两句,展现了并头兰虽独自绽放,却不排斥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度。它既能在繁华中与群芳争艳,也能在荒凉之地破土而出,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不仅是对并头兰本身的赞美,也是对坚韧不拔、适应环境的精神的颂扬。

最后,“孤芳尽日寒林里,肯向瑶琴叹活埋”两句,以并头兰在寒冷的林中独自绽放,却不愿向瑶琴倾诉自己的命运,表达了兰花的高傲与不屈。这里将兰花比作瑶琴,象征着它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高洁之姿,不向外界寻求同情或怜悯,而是坚守自我,保持尊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并头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高洁,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孤独时,保持自我,坚持高洁,不畏艰难,勇于面对生活。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四雁图·其四

两翼清秋倦未翔,北风喉咶水云乡。

菰蒲万顷食不尽,肯与群凫逐稻粱。

(0)

次韵吾子行新年三首·其三

雪后春风起,天空江水来。

新年浑作客,多病孰怜才。

有道身先老,无人首屡回。

承祯须不爽,闻已扫丹台。

(0)

龙雾洲

龙雾洲,水油油,中有驿驰南越舟。

庾岭瘴天云不收,直到海边天尽头。

天尽头,海茫茫,金珠璀粲平斗量。

鸿毛性命此难忘,槛车何事招巫阳。

不如回雁峰前雁,雁门旧侣年年见。

(0)

采山归步

松边采药去,谷里带云归。

步转半厓侧,影涵空涧微。

独寻茅宇歇,因看水舂机。

数点山花落,孤禽避客飞。

(0)

箬岭人家

溪回谷深盘,石阨水成布。

风吹岩下云,挂在溪东树。

雨深两岸花,高下楼台聚。

安知主为谁,倚遍阑干去。

(0)

杂述二首·其二

萧萧白杨风,依依吹井烟。

旷哉上下宇,逝者不待年。

彼陇亦何祥,一日几新阡。

谁招皋某复,递哭送九泉。

高楼当西日,落花满寒川。

流浪旷劫间,彭殇俱可怜。

汉陵春萧瑟,回首尚变迁。

万古一起灭,此意何茫然。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