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居东畔有渔矶,独把丝纶趣不稀。
两岸烟霞长作伴,满川鸥鹭尽忘机。
兴来高咏沧浪曲,心静偏宜水月辉。
此景知公常在念,明时未许解朝衣。
园居东畔有渔矶,独把丝纶趣不稀。
两岸烟霞长作伴,满川鸥鹭尽忘机。
兴来高咏沧浪曲,心静偏宜水月辉。
此景知公常在念,明时未许解朝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东园中垂钓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园居东畔有渔矶,独把丝纶趣不稀”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居住环境和活动——在东园的岸边独自垂钓,情趣盎然。接着,“两岸烟霞长作伴,满川鸥鹭尽忘机”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四周的自然景观,烟霞缭绕,鸥鹭飞翔,与垂钓者形成了和谐的画面,仿佛所有的生灵都沉浸在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中。
“兴来高咏沧浪曲,心静偏宜水月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在兴致来临时,会吟唱古老的渔歌,而内心的平静则使得他更能欣赏到水中月色的美丽。最后,“此景知公常在念,明时未许解朝衣”则表达了对主人公生活的向往和对其坚守理想、不为世俗所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虽身处官场,但内心仍向往着这样的田园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云间夏内史,束发便从军。
江左龙飞误,华亭鹤唳闻。
遣骸谁护借,后死属王君。
何日携鸡酒,相从义士坟。
乙盦登七十,苏盦亦六十。
海滨成二老,觞辰差旬日。
一楼一天帝,据之各无匹。
乙盦杜德机,奇哀寄示疾。
苏盦徇变雅,腾吟如草檄。
二子痴则同,苏盦益傲物。
不知老将至,胸伏万锐卒。
待世非弃世,天护龙蛇蛰。
屋山垂海云,揽结溢渴笔。
传观助张目,余年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