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拟相如诗似陶,云阳烟月又同袍。
车前骥病驽骀逸,架上鹰闲鸟雀高。
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
不须倚向青山住,咏雪题诗用意劳。
赋拟相如诗似陶,云阳烟月又同袍。
车前骥病驽骀逸,架上鹰闲鸟雀高。
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
不须倚向青山住,咏雪题诗用意劳。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开篇即以“赋拟相如诗似陶”设定基调,意在强调自身文学风格的个性与独立性。接着,“云阳烟月又同袍”则是通过对比,暗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车前骥病驽骀逸”中的“车前骥”,本指古代名马,因“病”而失去往日雄风,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往辉煌的回忆与现实落差之间的感慨。而“架上鹰闲鸟雀高”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在“旧日乐贫能饮水,他时随俗愿餔糟”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清贫生活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妥协。这里的“饮水”和“餔糟”,一方面是物质生活上的简朴,一方面也象征着精神上的纯净与坚守。
最后,“不须倚向青山住,咏雪题诗用意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亲近感以及文学创作时的心力投入。这里的“青山”和“咏雪”,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不仅描绘出诗人生活的环境,也反映出了其心灵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整体而言,此诗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艺术理想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过去与现实、个性与社会间关系的独特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昭代尊儒学,惟公简拔频。
文章分造化,事业在经纶。
天马来夷路,人龙抚要津。
几年刊大典,四海属名臣。
汲引亲疏共,光华出入均。
玄晖赋江练,文畅咏汀蘋。
道契岩廊久,恩隆建邺新。
七朝皆故事,十郡得仁人。
岂晚还西掖,终朝对北辰。
一言调鼎味,膏泽被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