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向月占消息,一望云端百感并。
南去关山犹未半,东升蟾兔已先盈。
乘槎且傍鱼龙宿,绕树那堪鸟鹊惊。
忆与仙郎当此夜,几回联佩侍承明。
行人向月占消息,一望云端百感并。
南去关山犹未半,东升蟾兔已先盈。
乘槎且傍鱼龙宿,绕树那堪鸟鹊惊。
忆与仙郎当此夜,几回联佩侍承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十五夜月下所感,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句“行人向月占消息”,以行人的视角,引出对月光的观察与思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期待。接着,“一望云端百感并”一句,将诗人的思绪从地面延伸至云端,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交织,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忧虑。
“南去关山犹未半,东升蟾兔已先盈”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通过“南去关山”的未尽旅程与“东升蟾兔”的圆满形成对照,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不完美与追求的永恒。同时,“南去”与“东升”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与未来的向往。
“乘槎且傍鱼龙宿,绕树那堪鸟鹊惊”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诗人选择与自然共眠,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但“鸟鹊惊”又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不安。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忆与仙郎当此夜,几回联佩侍承明”将思绪拉回往昔,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审美追求。
羽人重服食,谓可获高年。
闇河采桂实,郦县汲菊泉。
谁知此术妄,修短均由天。
恭人识道纪,委命顺自然。
不求五福备,唯求四德全。
迈种天佑之,寿同金石坚。
孙曾联五代,玉立扶鱼軿。
双双花下拜,齐诵九如篇。
是时华堂暮,仰见秋月悬。
寿星出南极,光射宝婺躔。
亲姻既毕会,敕厨铺贺筵。
虽无蟠桃果,来献彩觞前。
窈窕梨园伎,霓羽舞翩翩。
或弹八琅璈,或鼓云和弦。
何殊瑶池饮,法曲奏云仙。
家无儋石忧天下,今人未见如君者。
胸怀既与世相违,年命更遭天不假。
呜呼如君真数奇,生不能免寒与饥。
死不能庇妻与儿,学书击剑空尔为。
与君夙订忘年契,闻君羽化泪盈袂。
方嗟诗酒久离群,谁料声容俄隔世。
世上干戈斗触蛮,天荆地棘行路难。
我尚未知埋骨所,悲君益复自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