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卧祗茅屋,行吟自野夫。
山林非遁世,水竹乃忘吾。
莺语春将晚,葵倾日向晡。
怜兹虽负郭,似觉远人徒。
起卧祗茅屋,行吟自野夫。
山林非遁世,水竹乃忘吾。
莺语春将晚,葵倾日向晡。
怜兹虽负郭,似觉远人徒。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园中》描绘了作者在简陋茅屋中的日常生活和心境。首句“起卧祗茅屋”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朴素,次句“行吟自野夫”则流露出其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他认识到山林并非逃避尘世的唯一途径,水竹环绕反而让他感到忘却自我。
“莺语春将晚”通过春天傍晚鸟儿的鸣叫,暗示时光的流逝,而“葵倾日向晡”则以向日葵随太阳西斜的姿态,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时间的感知。最后两句“怜兹虽负郭,似觉远人徒”,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居近郊,但内心深处仍有一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