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陵,何代墓,碑字半残阙。
立马蹲狻,秋草乱行列。
屹然翁仲双双,斜阳照处,犹得片时温热。最凄绝。
背阴一寸浓苔,萧萧古松柏。
绿处斑斑,红处杜鹃血。
殷勤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待长明灯灭。
那朝陵,何代墓,碑字半残阙。
立马蹲狻,秋草乱行列。
屹然翁仲双双,斜阳照处,犹得片时温热。最凄绝。
背阴一寸浓苔,萧萧古松柏。
绿处斑斑,红处杜鹃血。
殷勤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待长明灯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悲壮的历史画卷。诗人以“那朝陵,何代墓”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遥远的历史时空,通过“碑字半残阙”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立马蹲狻,秋草乱行列”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陵墓前的景象,马儿立于石兽旁,秋草杂乱无章,给人一种荒凉而又肃穆的感觉。
“屹然翁仲双双,斜阳照处,犹得片时温热。”这里,“翁仲”指的是古代陵墓前的石像,诗人用“屹然”形容其坚定的姿态,与“斜阳”形成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永恒。最后,“最凄绝。背阴一寸浓苔,萧萧古松柏。绿处斑斑,红处杜鹃血。”这几句诗通过描写苔藓、松柏和杜鹃花,进一步渲染了陵墓周围的凄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消逝。
“殷勤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待长明灯灭。”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形象,象征着权力与守护,以及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守望。然而,“等待长明灯灭”则暗示了这一切终将归于寂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思考。
观天造化,进取慕希夷。
刚柔中正扶持,五蕴乐无为。
灵育九阳嘉瑞,坤殿坎交离。
日中彩凤,翱翔江曲,万重水底觅乌龟。
紫雾弥漫岳顶,消息结冰肌。
巍巍体段清凉,风韵六神颐。
豁爽三光洞照,海角恣栖迟。
云间偃仰,陶陶无系,朗然恢廓旧容仪。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
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
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
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玄玄。
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
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
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
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