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池元坚·其二》
《赠池元坚·其二》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常丞若问老庸斋,屋借湖光一镜开。

执卷多应鹄袍至,载醪无复绣衣来。

渔樵剩喜皆予伍,鸥鹭相忘不我猜。

翰长邻居清健甚,时时赓唱亦奇哉。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赠池元坚(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池元坚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联“常丞若问老庸斋,屋借湖光一镜开”,以“老庸斋”自指,形象地将自己居住的小屋比作映照湖光的一面镜子,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围绕湖光展开。

颔联“执卷多应鹄袍至,载醪无复绣衣来”,通过“执卷”和“载醪”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友人来访的情景。鹄袍和绣衣分别代表文士和贵族的服饰,这里用以强调友人的身份与风雅,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超越了身份界限的深厚友谊。

颈联“渔樵剩喜皆予伍,鸥鹭相忘不我猜”,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诗人与渔夫、樵夫为伍,与鸥鹭为伴,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其中,“相忘不我猜”一句,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也暗含了对尘世猜疑的不屑。

尾联“翰长邻居清健甚,时时赓唱亦奇哉”,是对友人池元坚的赞美。翰长,可能是指池元坚的字或别号,这里用来形容他性格清高、身体健壮。诗人提到池元坚时常与自己唱和,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友情,也体现了两人在文学上的默契与才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移具饮宾旸宅次韵二首·其二

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

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

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

东下西还俱未定,不妨时许笑言同。

(0)

清明昼夜大风

春来不住听檐声,日色何曾作好晴。

纵有花应欺老病,偶无酒亦过清明。

疾风恶浪摇孤垒,危枕昏灯寄此生。

西上东归皆未可,客怀端复向谁倾。

(0)

病中夜思

垂及七旬叟,行将三伏时。

归期秋未定,病势夜尤危。

眼困终难寐,心明尚可医。

阴寒伺阳燠,间隙不容丝。

(0)

送郭伯川

皓首厖眉话昔游,隙阴俯仰叹如流。

万山中遇驱骃辔,十载前同上鹤楼。

洚水馀氓犹粥饭,潢池小丑更戈矛。

纷纷贪吏甚狼虎,盍与驱除绝后忧。

(0)

送林学正爱梅二首·其二

平生自号爱梅人,家住江南野水滨。

屋角暂辞千树雪,马头犹带一枝春。

馨香事业终须在,酸苦工夫盍少伸。

莫学君家旧处士,西湖空老太平身。

(0)

送汪以南教授·其三

独冷儒官亦独清,前贤补处讵云轻。

后山三任入东观,脩水七年留北京。

底用过多求美宦,自应垂后保香名。

赠言我竟无堪说,笑指篱边秋菊英。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