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一路接长坡,处处蚕桑处处禾。
过午野田啼鸟歇,楝花风送踏车歌。
白沙一路接长坡,处处蚕桑处处禾。
过午野田啼鸟歇,楝花风送踏车歌。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田园风光的恬静与生机。首句“白沙一路接长坡”,以白沙与长坡相接的景象开篇,勾勒出一幅广阔而平缓的乡村画卷。接着,“处处蚕桑处处禾”一句,点明了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希望,稻田与桑园交织,展现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
“过午野田啼鸟歇”描绘了午后时分,田野上鸟儿停止鸣叫的宁静画面,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于此。最后一句“楝花风送踏车歌”,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结合,楝花随风飘落,伴随着农人踏车劳作时的歌声,既展现了劳动的节奏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末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精神的颂扬,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高三十五,点染园林妥。鸭脚鸡腔海云锁。
抱青溪宛转,略杓横堤,通小筑、中有诗翁高卧。
黄门遗玉架,签轴纷纭,长向西堂拨书坐。
酒泻月波香,杉火销铛,正花影、一帘移过。
为寄语、兰陔綵衣人,展图画尊前,倚声须和。
暂栖迟、鹊花桥畔,幽亭斜抱衰柳。
青裘如结冰须折,惟有一瓢依旧。君信否。
沧海外、仲连少伯皆吾友。眼前何有。
任濯足沧浪,披襟明月,谁识灌园叟。
宁傲诞,怀刺羞称下走。共笑丈人疴瘘。
蛾眉犊鼻双瓷引,聊可当垆消受。拂长袖。
烟雾里、凤池仙客应搔首。具櫑在手。
向赵尉城边,陆装垂橐,归去贮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