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古树半栖鸦,树底维舟近浅沙。
风势北来潮带雨,海门南望水如花。
閒身随地堪乘兴,老眼逢山便当家。
明发挂帆云外去,鼎湖春色在天涯。
渡头古树半栖鸦,树底维舟近浅沙。
风势北来潮带雨,海门南望水如花。
閒身随地堪乘兴,老眼逢山便当家。
明发挂帆云外去,鼎湖春色在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成鹫在甲戌春与诸子一同游历鼎湖,于雨中晚泊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渡头古树半栖鸦”,描绘了一幅渡口边古老树木上半空栖息着乌鸦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树底维舟近浅沙”进一步展现了泊船的地点,暗示了旅程的暂时停歇。
“风势北来潮带雨,海门南望水如花”两句,通过描述北来的风、带雨的潮水以及南望时海面上如花般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隐含了诗人对旅途景色的赞叹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闲身随地堪乘兴,老眼逢山便当家”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乐于探索的精神态度。无论是闲适的生活状态还是面对山川的感慨,都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明发挂帆云外去,鼎湖春色在天涯”预示了次日清晨,诗人将扬帆远航,前往更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鼎湖春色在天涯”既是对即将开始的新旅程的期待,也是对美好事物永远存在于远方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和谐统一。
鱼天一片,浴鸳鸯千百、雨消波浅。
藕未生钱蒲已绿,烟际翠篙徐点。
蚕豆花繁,鸡桑叶少,古水烧香岸。
双双钿朵,东西沿镜青断。
不用唤笛莺唇,茶仙词叟,尽自挥金碗。
怎被衣香招步屧,又向桥根系缆。
红友方浓,丝杨影外,早觉斜阳淡。
钓人归矣,玉虫风里零乱。
古秦淮,一片粼粼白蘋水。
水楼歌扇,可怜零落斜阳里。
城南草绿,钿车人少,不是当年长干里。
甚饮徒船舣松门,偏问伤心六朝事。燕子。
双双早趁,初蜂瘦蝶,露杏香边闹春意。
来听廊腰帘纤,雨吹堕玉梅残蕊。
画帘挑烛,才话离情,又一声声琼签起。
怪整装、酒城遥盼,催挂轻帆冷云底。
踏青过也。石城春市如画。
红楼翠阁,酒旗歌扇,尽捲珠帘,彩蟾光射。
今番灯便挂。怎比月牙池上,夏时良夜。
点琉璃、三十六盏,青雀绿波中耍。
香车争路花骢打。杖头钱沽酒,绰板凭谁借。
不消红灺。已醉底染就,吴绫香帕。何须云母砑。
只有桃根桃叶,解春风话。
问可能相候,看灯深院,枇杷花下。
十四楼边客。倚小山、望断蓟门消息。
玉屑瘦书,锦砂圆印,遥堕鸿翼。
剪孤烛开封,但言秋到梦故国。记别离、西水驿。
正芰露侵装,荻风吹缆,絮语晓鸡声里,月残林黑。
悽恻。年华又隔。料柘垣、败叶初积。
赋工何益,枉教挥尽,一床健笔。
怕旧侣丛鸥笑人、苔翠生钓石。两鬓色、应未白。
算不若归来,沧浪随意泛宅,樵弟渔兄计得。
五月停舟,曾访闲居,碧梧映门。
有美酒盈尊,接篱倒著,生香辟蠹,束笋横陈。
吐纳便便,丰神奕奕,淮海维扬一俊人。
相逢晚,喜君能倒屣,我愿扶轮。砚名星宿堪珍。
见梦里、擎将圭冕神。
故石麟绣虎,才华倾国,秦书漠篆,笔法空群。
荷芰为衣,松枝作麈,忆听清谈又几旬。
当斯际,想科头踞石,抱膝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