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觉东游》
《黄觉东游》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乡关迢遰数千里,场屋蹉跎二十年。

三献犹垂卞和泪,几人先著祖生鞭。

风尘漫索长安米,禾黍全荒负郭田。

关外贤豪遍投分,赵囊回日满金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gjuédōngyóu
sòng / yáng亿

xiāngguāntiáoshùqiānchǎngcuōtuóèrshínián

sānxiànyóuchuíbiànlèirénxiānzhùshēngbiān

fēngchénmànsuǒchángānshǔquánhuāngguōtián

guānwàixiánháobiàntóufēnzhàonánghuímǎnjīnqián

注释
乡关:故乡。
迢遰:遥远。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蹉跎:耽误,虚度光阴。
三献:多次献策。
犹:仍然。
垂卞和泪:像卞和那样哭泣,形容极度悲伤。
祖生鞭:祖逖击楫而誓的故事,比喻奋发有为。
风尘:社会动荡,生活艰辛。
漫索:到处寻找。
长安米:指京城的粮食。
禾黍:泛指农作物,代指田地。
负郭田:靠近城墙的田地。
贤豪:贤能的人和豪杰。
投分:结交朋友。
赵囊:比喻财富。
回日:返回的时候。
满金钱:装满金银。
翻译
故乡遥远绵延数千里,科举之路已蹉跎二十年。
多次献策仍如卞和泣血,又有几人能像祖逖先振臂扬鞭。
在风尘中四处奔波只为长安的一点粮食,连城郊的田地也荒芜无收。
关外的贤人豪杰广交朋友,等到返回时,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金银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乡关迢遰数千里,场屋蹉跎二十年”两句表明诗人远离家乡已久,岁月匆匆,而家中的房屋也逐渐破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三献犹垂卞和泪,几人先著祖生鞭”两句则是说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宴席欢聚,如今却只剩下孤独的泪水,而那些昔日的朋友们或许早已不知所终,这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反差,充满了诗人的无限哀愁。

“风尘漫索长安米,禾黍全荒负郭田”两句继续描绘了一种颓废与荒凉的情景。长安米暗示着曾经繁华如今已成往事,而“禾黍全荒负郭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现了一个荒芜的农村景象。

最后,“关外贤豪遍投分,赵囊回日满金钱”两句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外界英雄豪杰的事迹有所耳闻,他们或许在外闯荡,或许已经功成名就。而“赵囊回日满金钱”则可能是对某位英才的点睛之笔,表明其才能得以施展,收获丰厚。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与现实、自然与人事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英雄时代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为朱昂题薛澹园竹

我家昔住吴山麓,绕屋曾栽万竿竹。

如今见画却题诗,忆在山中春雨时。

暮云作团飞不起,空翠满衣秋欲洗。

何当重扫石床眠,一任露华凉似水。

(0)

题张秋蟾画龙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

挂向高堂神鬼惊,恍曶电光飞霹雳。

想当渤海开笔力,元气霖霪浸无极。

吐吞雾雨川泽昏,摩荡雷霆太阴黑。

江翻石转窈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仄。

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兹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奇色。

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0)

春晓

昼静暖风微,帘垂客到稀。

画梁双燕子,不敢傍人飞。

(0)

江南怀古

隔断中原数百年,囊沙堪笑况投鞭。

桓温不合留王猛,安石终能举谢玄。

日落暮云斜度鸟,雪消春水远连天。

子山空有《江南赋》,北府凄凉最可怜。

(0)

题盛懋画

远岛映微红,疏林带寒绿。

石上一柴关,溪边两茅屋。

轻风花落地,细雨云归谷。

侧耳试闲听,疑闻《紫芝》曲。

(0)

牡丹百咏·其二十三

雾阁云窗隐映神,宜晴宜雨不同真。

醉开笑口几豪客,倦破妖颜一丽人。

闪烁映肌霞似绮,空濛罩影雾如尘。

等闲寂寞垂枝绿,何异空花过眼春。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