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育王十二题·其十二重台莲》
《和育王十二题·其十二重台莲》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

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0)
注释
长疑:长久地疑惑。
佛界: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天女: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行乐:游玩嬉戏。
山风寒:山间的冷风。
仙衣:仙女所穿的仙人服装。
尽重著:全都穿得很厚。
翻译
长久以来我都在怀疑,这是否是佛界的仙境,仙女们前来嬉戏游玩。
为了抵挡山间的寒冷风,她们身上的仙衣都穿得格外厚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十二)重台莲》。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迷恋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长疑佛界中”,这里的“长疑”表达了一种持续而深刻的怀疑或思考,佛界指的是佛教的世界或者精神领域。诗人似乎在探索和质疑佛法的奥秘,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之中。

“天女来行乐”,诗中的“天女”通常是指佛教中的仙女,她们在天界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对另一个理想世界的憧憬。

“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这两句则是从佛教的美学角度来描绘自然界。山风代表了自然界的冷酷,而仙女为了抵御这种寒冷,不得不穿上一层又一层的衣服。这既可以解读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一种表达。

整体来看,这四句话构建了一幅既有佛教色彩,又富含自然美景的画面。通过仙女和重台莲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再题南山别墅

携家自爱鹿门耕,避世何须谷口名。

黄菊正开扶短杖,白衣不至对空罂。

隔溪渔笛随风细,何处牛歌起月明。

兄弟几人今只影,空搔短发愧馀生。

(0)

柬张孟宽

医官督税想贤劳,盥漱忘餐到日高。

倦执牙筹从会计,偶凭乌几欲推敲。

舟车凑集须躬阅,药裹增除莫自抛。

此日虚名求实效,研摩直恐数秋毫。

(0)

寄杜德基

闻说徵君后,犹存版筑中。

天恩何日及,世道此时穷。

黄耳书难保,青蚨箧已空。

倚门惟有母,华发对秋风。

(0)

京城题家书后示善鄯诸姓时玉珊自西河归·其四

短褐欺寒双鬓迷,当门新筑野墙低。

何时傍竹结茅屋,与尔长吟乌夜啼。

(0)

赐衣

十日江城雪拥门,官衣颁赐念微臣。

天机织处经纶密,云锦裁成黼黻新。

宠被光荣沾雨露,暖回衰朽感阳春。

祗惭蒲柳桑榆景,犬马丹心敢后尘。

(0)

游山

小县曾闻鼓角传,云山深处梦相牵。

年来还爱丘园近,老去偏于杖履便。

树绕石头知客路,岩回谷口见人烟。

携琴出郭茅堂宿,谁复含愁鸟道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